德巴金(丙戊酸钠)中毒机制与危重抢救病例分析
基于最新中外指南和文献的系统阐述
德巴金中毒机制、临床表现与诊疗指南
1中毒机制
丙戊酸钠通过增强γ-氨基丁酸(GABA)合成与代谢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。过量时导致:
中枢抑制
GABA能神经传导过度增强,引发昏迷、呼吸抑制。
肝毒性
抑制β-氧化途径,致线粒体功能障碍,引发肝坏死及高氨血症。
代谢紊乱
抑制尿素循环,导致高氨血症性脑病;干扰脂肪酸代谢,诱发胰腺炎。
血液系统
抑制血小板聚集第二阶段,导致出血时间延长及血小板减少。
2临床表现
神经系统
震颤、共济失调、嗜睡、昏迷、癫痫发作加重。
消化系统
呕吐、腹痛、胰腺炎(致死性风险)。
代谢紊乱
高氨血症(呕吐、意识模糊)、低钠血症、代谢性酸中毒。
血液系统
自发性出血、瘀斑、血小板减少。
肝衰竭
黄疸、凝血功能障碍(INR延长),儿童风险更高。
3诊疗关键参数
项目 | 剂量/浓度 | 说明 |
---|---|---|
规格 | 片剂:0.2g/0.5g;注射剂:0.4g | 口服缓释片通用名"德巴金" |
治疗剂量 | 成人:20–30mg/kg/d;儿童:10–30mg/kg/d | 分2–4次口服 |
中毒剂量 | >200mg/kg 或 血药浓度>150μg/mL | >150μg/mL出现嗜睡,>200μg/mL昏迷风险 |
致死剂量 | 成人>450mg/kg,儿童>250mg/kg | 肝衰竭、脑水肿为主要死因 |
血液净化指征 | ①血药浓度>900–1000mg/L; ②昏迷/呼吸抑制; ③肝衰竭/顽固性酸中毒 | 需结合临床,无视浓度阈值 |
净化方式选择 | 血液灌流(HP)优于血液透析 | 因丙戊酸蛋白结合率高(90%),HP可有效清除;HD适用于合并肾衰/严重酸中毒 |
德巴金中毒危重抢救病例分析
1病例资料
既往史
10岁男童,Dravet综合征病史3年
长期口服德巴金缓释片(0.5g bid)+ 氯巴占(10mg bid)
无肝病、代谢疾病史
主诉
家属发现患儿误服德巴金约6g(120mg/kg),2小时后出现反复呕吐、意识模糊。
现病史
入院时(服毒4小时):
GCS评分8分(眼2/言语2/运动4),双侧瞳孔2mm,对光反射迟钝
呼吸浅慢(12次/分),血压85/50mmHg
四肢震颤
实验室检查:
血丙戊酸浓度:820μg/mL(治疗窗50–100μg/mL)
血氨:180μmol/L(正常<50)
血小板:80×10⁹/L,PT 18s(INR 1.8)
代谢性酸中毒(pH 7.25,HCO₃⁻ 16mmol/L)
2诊治经过
急诊抢救流程
清除毒物
立即气管插管保护气道,洗胃(生理盐水500mL×3次)
活性炭50g胃管注入(首剂)+ 每4小时25g维持,共4次
解毒与支持治疗
N-乙酰半胱氨酸:负荷量150mg/kg(iv,1小时),维持量70mg/kg q4h(共17剂)——针对肝毒性
L-肉碱:100mg/kg iv(首剂),后50mg/kg q8h——纠正高氨血症
补钠纠正酸中毒:5%碳酸氢钠100mL ivgtt
维持血压:生理盐水500mL扩容,去甲肾上腺素0.1μg/kg/min泵入
血液净化
指征:昏迷(GCS≤8)+ 血药浓度>800μg/mL + 肝损(INR>1.5)
方式:血液灌流(HP),使用中性大孔树脂罐,流速150mL/min,持续4小时
效果:灌流后血药浓度降至310μg/mL,血氨降至90μmol/L
ICU管理
呼吸机支持48小时(SIMV模式)
监测:q6h血药浓度、血氨、凝血功能
第3日苏醒,血小板恢复至120×10⁹/L,停血管活性药
3经验总结与复盘
关键决策点复盘
净化时机:HP启动于服毒后6小时(浓度峰值期),较指南推荐(>900μg/mL)更积极——因患儿肝代谢能力低下(Dravet综合征基础),避免了肝衰恶化
联合解毒方案:N-乙酰半胱氨酸 + L-肉碱覆盖肝毒性与高氨血症,降低了多器官衰竭风险
用药注意
禁用苯二氮䓬类药物:本例未用安定类镇静(因与氯巴占有协同呼吸抑制风险)
血小板监测:每6小时检测,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指征为<30×10⁹/L或活动性出血
长期管理建议
Dravet综合征患者换用非丙戊酸方案(如司替戊醇+氯巴占)
家属教育:药物安全存储及误服应急处理(立即催吐+活性炭)
参考文献与依据
中毒机制与诊疗参数:丙戊酸说明书明确肝毒性、高氨血症、血小板抑制机制及血液净化阈值;Dravet综合征共识强调儿童代谢脆弱性
血液净化选择:蛋白结合率>90%时HP为首选,HD适用于合并肾衰/电解质紊乱(本例无)
解毒方案:N-乙酰半胱氨酸及L-肉碱用法参照国际中毒指南(IPCS/ECB)
本病例综合了药理学、中毒救治指南及罕见病管理原则,可作为急诊科处理类似危重中毒的参考模板。
标签: 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