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乌(乌头碱)中毒诊疗指南
急诊科医师临床实践指南 · 结合最新中外文献与循证医学证据
1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
1. 毒性机制
草乌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(乌头碱、次乌头碱等),通过激活电压敏感性钠通道,导致心肌细胞、神经细胞持续性去极化,引发心律失常、神经传导阻滞及多器官损伤。
2. 临床表现
神经系统:口周麻木、四肢感觉异常、肌肉僵直、抽搐或昏迷。
心血管系统:
早期:窦性心动过缓、低血压。
进展期:室性早搏、室速(VT)、室颤(VF)或尖端扭转型室速(TdP)。
消化系统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,严重者伴血便。
其他:呼吸抑制、代谢性酸中毒。
2诊断与评估
1. 病史采集
明确草乌摄入史(剂量、途径、煎煮时间)。
致死剂量:乌头碱0.2 mg中毒,2.5-5 mg致死。
2. 实验室检查
血电解质(低钾、低镁)、血气分析、心电图(QT间期延长、多形性室速)。
毒物检测:血液/尿液中乌头碱浓度测定(液相色谱-质谱法)。
3. 病情分级
参考《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中毒严重度评分(PSS):
轻度(1分):仅胃肠道症状。
中度(2分):心律失常或低血压。
重度(3分):室速/室颤、昏迷、呼吸衰竭。
3急救处理
(一)毒物清除
催吐与洗胃
清醒患者:立即口服活性炭50 g + 山梨醇导泻(1-2 g/kg)。
洗胃液:1: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盐水,反复至洗出液清亮。
血液净化
重度中毒(室速/室颤、昏迷):血液灌流(HP)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(CRRT)。
(二)解毒剂使用
阿托品
初始剂量:0.5-1 mg静脉注射,每10-30分钟重复至阿托品化(心率>60次/分,瞳孔扩大)。
维持剂量:0.5-1 mg/h持续泵入,持续监测心率。
抗心律失常药物
利多卡因:首剂1-1.5 mg/kg静注,继以1-4 mg/min维持。
胺碘酮:室速/室颤时,首剂150 mg静注(10分钟),随后1 mg/min维持6小时。
镁剂:QT间期延长者,硫酸镁2 g静注(5分钟)。
(三)支持治疗
循环支持
低血压:生理盐水扩容,去甲肾上腺素0.05-0.3 μg/kg/min泵入。
心搏骤停:立即心肺复苏,电除颤(双向波200 J)。
呼吸支持
氧疗维持SpO₂>94%,呼吸衰竭者行机械通气。
代谢纠正
低钾血症:10% KCl 10-20 mL/h泵入,目标血钾>4.0 mmol/L。
代谢性酸中毒:5%碳酸氢钠125-250 mL静滴(pH
<7.2时)。<>
4中医辅助治疗
需结合西医急救基础上谨慎联用
甘草绿豆汤
生甘草30-60 g + 绿豆100 g煎汤频服,减少毒素吸收。
续断解毒法
续断50-100 g煎服,联合白萝卜汁(生萝卜切丝烫服)。
防风煎剂
防风20 g + 生甘草20 g,水煎服,缓解头晕及神经症状。
5并发症处理
急性肾损伤
限制液体入量,CRRT治疗(血肌酐>500 μmol/L)。
横纹肌溶解
碱化尿液(尿pH>6.5),甘露醇利尿。
6复盘与随访
病情监测
持续心电监护至少24小时,警惕迟发性心律失常。
出院标准
症状消失,心电图正常,血钾/镁稳定,随访48小时无复发。
健康教育
避免自行使用草乌,强调规范煎煮(沸水≥3小时)及剂量控制。
★关键用药总结
药物 | 用法与用量 | 适应症 |
---|---|---|
阿托品 | 0.5-1 mg静注,每10-30分钟重复 | 心动过缓、低血压 |
利多卡因 | 1-1.5 mg/kg静注,1-4 mg/min维持 | 室性心律失常 |
胺碘酮 | 150 mg静注,1 mg/min维持 | 室速/室颤 |
生甘草绿豆汤 | 甘草30-60 g + 绿豆100 g煎服 | 辅助解毒 |
以上方案需根据患者个体化调整,中医辅助治疗需在确保西医急救基础上谨慎联用。
标签: 草乌(乌头碱)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