院内心肺复苏流程指南
基于2025年最新中外指南的成人院内心肺复苏流程要点总结,结合急诊临床实践分级整理
1早期预警与识别
高危患者筛查
严重低氧血症(SpO₂ <80%)
休克状态(收缩压<90mmHg,乳酸>4mmol/L)
恶性心律失常(频发室早、多形性室速)
严重酸碱失衡(pH<7.2或>7.6)
心搏骤停快速识别
判断流程:意识丧失(拍肩呼叫无反应)→ 检查颈动脉搏动(≤10秒)→ 无自主呼吸/濒死喘息 → 立即启动CPR
监护患者:若心电监护显示室颤/无脉性电活动,无需确认脉搏直接开始按压
2高质量心肺复苏实施
胸外按压(CAB原则优先)
技术参数:
按压部位:胸骨中下1/3交界处(双乳头连线中点)
深度:5-6cm(肥胖患者可加深至7cm)
频率:100-120次/分钟(使用节拍器或监护仪实时反馈)
按压中断时间≤10秒,胸外按压比例(CCF)≥80%
质量控制:
监测ETCO₂(目标≥10mmHg)及动脉舒张压≥20mmHg
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,避免疲劳导致质量下降
人工通气
无高级气道:30:2按压-通气比,潮气量500-600ml
已插管患者:持续按压+8-10次/分钟机械通气
通气注意事项:避免过度通气(SpO₂维持92-98%),通气时间≤1秒/次
3高级生命支持(ACLS)
药物应用
肾上腺素:1mg IV/IO每3-5分钟(优先中心静脉)
胺碘酮:首剂300mg IV,重复150mg(顽固性室颤)
碳酸氢钠:仅用于高钾血症或三环类中毒(1mmol/kg)
病因处理
床旁超声快速评估:排除心包填塞、肺栓塞、气胸
急性冠脉闭塞:ROSC后120分钟内行冠脉造影
机械辅助装置
按压机:适用于转运或长时间复苏,需专人监测按压深度
ECMO:适应症:
年龄<75岁
低血流时间≤15分钟
可逆病因(如中毒、低温)
4复苏后管理
目标体温管理(TTM)
适应证:ROSC后仍昏迷者
方案:32-36℃维持24小时,复温速度≤0.5℃/h
循环与神经保护
维持MAP≥65mmHg(去甲肾上腺素0.1-0.5μg/kg/min)
控制癫痫:丙戊酸钠20-30mg/kg负荷量
血糖管理:7.8-10mmol/L
5团队协作与质控
角色分工
领导者:监测质量指标(CCF、ETCO₂)
按压者×2:每2分钟轮换
气道管理者:负责插管与通气监测
记录员:记录用药及关键时间节点
质控指标
首次除颤时间≤3分钟
按压中断时间<10秒/次
ROSC后30分钟内启动TTM
临床实践建议
以上流程整合了2025年AHA及ERC指南核心内容,强调实时监测、团队协作与病因导向治疗,建议结合院内实际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(SOP)。
标签: 心肺复苏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