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急性荨麻疹病因机制、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抢救

admin 43 0

急性荨麻疹病因机制、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抢救

急性荨麻疹病因机制、诊疗指南与危重病例抢救

基于2022-2025版中外指南及急诊实践的系统解析

急诊医学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过敏免疫学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危重症抢救

一、急性荨麻疹病因机制与诊疗指南

(一)病因与发病机制

1. 免疫机制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IgE介导型(占70%以上):过敏原(如食物、药物)结合肥大细胞表面IgE,触发组胺、白三烯释放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非免疫机制:NSAIDs、阿片类药物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;补体激活诱导C3a/C5a产生

2. 核心病因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感染(儿童首位病因,占41%):病毒(EBV、B19)、细菌(链球菌)、寄生虫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药物(成人常见):抗生素(β-内酰胺类)、NSAIDs、生物制剂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特发性(约20%):无法明确诱因

(二)诊疗指南(2022-2025版中外共识)

1. 诊断标准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必备:突发风团(24小时内消退)+瘙痒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辅助检查:血常规(嗜酸粒细胞↑提示过敏)、CRP(感染或重度炎症标志);皮肤点刺试验(急性期后排查过敏原)

2. 分级治疗方案

严重度临床表现一线治疗二线/升级治疗
轻度局限风团,瘙痒二代抗组胺药:西替利嗪10mg qd氯雷他定10mg qd-
中度全身风团,轻度呼吸困难二代抗组胺药 剂量加倍(如西替利嗪20mg qd)短期口服激素:泼尼松0.5mg/kg/d × 3天
重度/危重喉头水肿、休克、喘鸣1. 肾上腺素0.3-0.5mg IM(大腿外侧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 甲泼尼龙40-80mg IV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 H1/H2阻滞剂联用(苯海拉明50mg IV + 雷尼替丁50mg IV)
气管插管(喉梗阻时)

注:激素疗程≤7天;抗组胺药无效时考虑奥马珠单抗(300mg SC/月)

3. 治疗关键点

肾上腺素为抢救首选

肌注吸收速度优于皮下注射,5分钟内起效

双抗组胺联用

H1+H2受体拮抗剂较单用疗效提升30%

(三)鉴别诊断

疾病核心特征鉴别依据
过敏性休克低血压(收缩压<90mmhg)、意识障碍<>血流动力学障碍为标志
荨麻疹性血管炎风团>24小时、消退留瘀斑、烧灼感病理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
接触性皮炎边界不清红斑、水疱有致敏物接触史,斑贴试验阳性
肥大细胞增多症Darier征(摩擦后风团)、骨损害血清类胰蛋白酶持续↑

注意:腹痛型荨麻疹需与急腹症鉴别:儿童以腹痛/腹泻为主(44%),成人以胸闷/气促为主(32%)

二、急性荨麻疹危重抢救病例分析

病例资料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/年龄:男,42岁

  • 职业:建筑工人

  • 过敏史:海鲜过敏史,青霉素过敏(皮疹史)

  • 既往史:慢性荨麻疹未规律治疗

主诉与现病史

  • 主诉:全身风团伴喉部紧缩感1小时,晕厥1次

  • 现病史:午餐进食海鲜后突发弥漫性红色风团,融合成片,瘙痒剧烈;进行性声嘶、吞咽困难,伴一过性意识丧失

查体

生命体征

BP 80/50mmHg,HR 128次/分,SpO₂ 92%(未吸氧)

头颈部

面部及口唇水肿,喉部喘鸣音

皮肤

全身弥漫性风团(直径>10cm)

抢救经过(分阶段)

初始复苏(0-10分钟)

黄金时间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肾上腺素0.5mg IM(大腿外侧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立双静脉通路:生理盐水500ml快速输注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流量吸氧(10L/min),备气管插管包

药物联用(10-30分钟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甲泼尼龙80mg IV(抑制炎症级联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苯海拉明50mg IV + 雷尼替丁50mg IV(双重阻断组胺受体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血压监测:5分钟后BP升至95/60mmHg,追加肾上腺素0.3mg IM

稳定后处理(30-60分钟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实验室检查:WBC 15.2×10⁹/L(中性粒88%),CRP 48mg/L(提示感染诱发)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床旁超声:排除喉头水肿进展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转入ICU监测24小时(预防双相反应)

转归与出院方案

转归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4小时:风团消退80%,未行气管插管

出院方案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西替利嗪20mg qd × 7天 → 减至10mg qd维持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避免海鲜、阿司匹林;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

经验总结(急诊视角)

1. 机制复盘

海鲜过敏原激活IgE通路 → 肥大细胞脱颗粒 → 组胺释放 → 血管通透性↑ + 支气管痉挛 → 休克三联征(低血压、缺氧、意识障碍)

2. 决策复盘

关键决策

肾上腺素及时性

首剂5分钟内给予,避免气道完全梗阻

药物协同

激素与抗组胺协同

较单用H1拮抗剂有效率提升40%

感染干预

CRP>40mg/L联合WBC↑

加用头孢呋辛1.5g IV q8h抗感染

3. 预警指标

喉喘鸣+低氧(SpO₂<92%)<>

气管插管绝对指征,延迟操作死亡率增加6倍

双相反应风险

首剂肾上腺素后症状复发率12%,需监护≥24小时

指南更新要点

2025版中国指南强调无激素常规治疗,但危重病例中激素可降低复发率(70.8% → 9.2%)

多学科协作建议

急诊科-皮肤科-过敏免疫科联合随访,完善过敏原检测及奥马珠单抗生物制剂评估



标签: 荨麻疹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