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癌晚期治疗方案2025最新指南
基于ESMO、NCCN、CSCO等2025年权威指南的综合解读与急诊处理要点
临床治疗核心原则
晚期肝癌(BCLC C期)治疗已进入靶免联合时代,强调系统治疗为主、局部治疗为辅的综合策略,并需结合肝功能(Child-Pugh分级)、ECOG评分及并发症进行个体化调整。
所有晚期肝癌患者均应进行多学科协作(MDT)讨论,综合肝外科、肿瘤科、介入科意见制定治疗方案。
系统治疗(全身治疗)
首选方案
双免疫联合
纳武利尤单抗+伊匹木单抗
疗效数据:中位生存期(mOS)23.7个月,客观缓解率(ORR)36%
证据等级:I,A (CheckMate-9DW研究)
适用人群:不可切除或晚期HCC成人患者
靶免联合
阿替利珠单抗+贝伐珠单抗(T+A方案)
疗效数据:ORR 30%,mOS 19.2个月
指南推荐:ESMO 2025
免疫禁忌者可选择仑伐替尼/索拉非尼单药治疗
进展后方案
瑞戈非尼、卡博替尼或PD-1单药(如帕博利珠单抗)
中国专家共识推荐进展后重启局部治疗(TACE、放疗)联合系统治疗
二线治疗方案选择需考虑一线治疗反应、耐受性及肝功能储备
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整合
介入治疗
TACE治疗
中期肝癌(BCLC B期)首选
合并大血管侵犯或肝外转移时,联合靶免治疗可提升ORR至40-50%(CSCO 2025指南)
HAIC治疗
肝动脉灌注化疗
适用于门静脉癌栓患者,联合索拉非尼显著延长生存
放射治疗
立体定向放疗(SBRT)
用于门静脉癌栓或局部进展病灶
可延缓疾病进展(ESMO 2025)
姑息放疗
骨/脑转移
需在系统治疗基础上进行
消融治疗
射频/微波消融
适用于≤5cm的肝内病灶
联合免疫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(中国专家共识2024)
局部治疗选择需根据病灶位置、数量、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综合评估
支持治疗与急诊管理要点
腹水处理
限钠+利尿(螺内酯+呋塞米)
顽固性腹水需腹腔穿刺引流
肝性脑病处理
乳果糖通便+利福昔明
纠正电解质紊乱
急性腹痛
警惕肿瘤破裂出血
CT确诊后立即介入栓塞(TAE)或外科止血
阻塞性黄疸
PTCD或胆道支架置入解除梗阻
癌性疼痛
按WHO三阶梯镇痛
避免NSAIDs(增加出血及肾损伤风险)
免疫相关不良反应(irAE)
激素治疗(如泼尼松1mg/kg)用于≥2级irAE
靶向药副作用
高血压/蛋白尿:ACEI/ARB类药物,必要时减量
初步评估
生命体征、疼痛评分、意识状态
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、肝肾功能、凝血功能、血氨
影像学检查
腹部CT/超声评估出血、梗阻等
专科会诊
介入科、肿瘤科、ICU等MDT评估
多学科协作(MDT)与转诊指征
ESMO 2025强调所有晚期肝癌需MDT讨论,综合肝外科、肿瘤科、介入科意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MDT核心成员
立即转诊指征
顽固性疼痛/出血/感染:转介入科或ICU
肝功能Child-Pugh C级:优先肝移植评估(符合米兰标准者)
转诊前处理
稳定生命体征
完善必要检查(血型、凝血功能等)
与接收科室充分沟通病情
转诊时应携带完整病历资料、影像学检查及当前用药清单
治疗总结与展望
2025年治疗进展
双免疫方案(纳武利尤单抗+伊匹木单抗)成为一线新标准
局部治疗(TACE/放疗)与系统治疗整合改善预后
MDT协作模式显著提升治疗精准度
急诊管理要点
重点管理肝功能失代偿及肿瘤急症
及时识别需紧急干预的并发症
适时启动MDT协作机制
注:具体方案需结合肝功能(Child-Pugh分级)、ECOG评分及并发症调整,本指南仅供参考。
标签: 肝癌晚期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