毒蘑菇中毒机制、诊疗指南及危重病例分析
基于《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》及临床实践的综合指南
一、毒蘑菇中毒机制、临床表现与诊疗指南
1 主要毒素类型及作用机制
鹅膏毒肽(Amatoxins)
存在菌种:鹅膏属(灰花纹鹅膏、致命鹅膏)、环柄菇属(肉褐鳞环柄菇)
作用机制:抑制RNA聚合酶Ⅱ,阻断mRNA合成→肝细胞坏死
致死剂量:0.1mg/kg(成人摄入50g灰花纹鹅膏即可致死)
奥来毒素(Orellanine)
存在菌种:丝膜菌属
作用机制:致急性肾小管坏死
潜伏期:3-14天,病死率11%
环丙-2-烯羧酸
存在菌种:亚稀褶红菇
作用机制:致横纹肌溶解
毒蕈碱(Muscarine)
存在菌种:丝盖伞属
作用机制:激动胆碱能受体→流涎、瞳孔缩小
2 临床表现分型与关键参数
临床分型 | 潜伏期 | 核心症状 | 致死率 | 代表毒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急性肝损型 | 6-24小时 | 假愈期后黄疸、肝衰竭 | 高达80% | 灰花纹鹅膏、肉褐鳞环柄菇 |
急性肾衰竭型 | 3-14天 | 少尿、肌酐飙升 | 11% | 欧式鹅膏 |
横纹肌溶解型 | 15min-2h | 肌痛、肌酸激酶>10,000U/L | 极高 | 亚稀褶红菇 |
神经精神型 | 15min-2h | 幻觉、谵妄、瞳孔缩小 | 低 | 丝盖伞属、毒蝇鹅膏 |
胃肠炎型 | 10min-6h | 呕吐、腹泻 | 低 | 大青褶伞 |
3 血液净化指征与方式选择
绝对指征
1 鹅膏毒肽中毒伴AST/ALT >1000 U/L或凝血障碍
2 急性肾衰竭(肌酐>500μmol/L)或横纹肌溶解(CK>5000U/L)
3 顽固性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(pH
<7.15)<>
净化方式选择
血液灌流(HP)
适用于毒素摄入后<48小时,清除分子量900-1500da的鹅膏毒肽<>
方案:每日1-2次,持续3-5天,置换量2倍血浆体积/次
血浆置换(PE)
用于肝衰竭(INR>2.0)或溶血型中毒
方案:每次置换40-60ml/kg血浆
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(CRRT)
用于肾衰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
二、危重病例抢救与分析(肉褐鳞环柄菇中毒)
1 病例资料
主诉
一家三口(父45岁、母43岁、子7岁)食野外采摘蘑菇后6小时呕吐、腹痛8小时
既往史
无肝肾疾病
现病史
1 进食自采灰白色蘑菇(后鉴定为肉褐鳞环柄菇)6小时后出现水样泻(10次/日)、喷射性呕吐
2 首日当地医院予补液、奥美拉唑抑酸无效,24小时后症状"缓解"(假愈期)
3 48小时突发皮肤黄染、无尿、意识模糊转入ICU
2 诊治经过
入ICU检查
肝功能
肾功能
凝血功能
毒检结果
抢救措施
解毒方案
1 N-乙酰半胱氨酸(NAC):负荷量150mg/kg静注(1小时),维持量12.5mg/kg/h×72小时
2 水飞蓟宾:30mg/kg/day分次口服(肝保护)
3 青霉素G:100万U/kg/day(抑制毒肽入肝)
血液净化
1 Day1-3:每日HP 2次(炭罐吸附)+ PE 1次(置换血浆2,500ml)
2 Day4起:CVVHDF模式CRRT(血流速150ml/min,置换液35ml/kg/h)
支持治疗
1 维K1 20mg静注纠凝血功能
2 限液量+速尿泵入维持尿量>0.5ml/kg/h
转归
1 父亲第5天肝功能好转;母亲及子女并发过敏性休克(输血浆后),加甲强龙80mg q12h控制
2 第8天三人肝功能均恢复,总治疗费用约18万元
3 经验总结与复盘
关键诊疗教训
1
假愈期致命性:本例在胃肠症状"缓解"48小时后突发肝衰,印证鹅膏毒肽中毒双峰现象。需强制住院观察≥5天2
血液净化时机:首例HP应在确诊后6小时内启动(本例延误至48小时)3
儿童用药调整:子水飞蓟宾用量按20mg/kg/day(成人30mg/kg)
预防与预警
1
民间鉴别法全无效:本例蘑菇灰白色无斑点,驳斥"鲜艳=有毒"谬误2
高危区域警示:肉褐鳞环柄菇多见于南方城市绿化带(随草籽引入)
三、临床决策流程图(简版)
蘑菇中毒疑似
潜伏期判断
胃肠炎/神经精神型
洗胃+活性炭+对症
肝/肾/肌溶解型
立即查肝肾功能+毒检
鹅膏毒肽阳性
NAC+水飞蓟宾+血液净化
不明毒素
经验性HP+支持治疗
监测AST/CK/肌酐至稳定
注:以上方案整合自《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》及默沙东诊疗手册,强调早期净化及假愈期监测为救治核心。临床需留存蘑菇样本(或照片)供鉴定。
标签: 毒蘑菇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