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与处理流程综述
基于最新指南和文献的急诊临床实践指南
胸痛病因全面分类(依据风险分层)
心源性
• 急性冠脉综合征(ACS):包括STEMI/NSTEMI、不稳定型心绞痛(压榨样胸骨后痛,持续>10 min,活动诱发)
• 主动脉夹层(撕裂样剧痛,放射至背部,双上肢血压差异>20 mmHg)
• 心脏压塞(颈静脉怒张、奇脉)
• 暴发性心肌炎(青年多见,伴发热、心衰)
非心源性
• 肺栓塞(突发呼吸困难、咯血,D-二聚体↑↑)
• 张力性气胸(患侧呼吸音消失,气管移位)
• 食管破裂(呕吐后剧痛,纵隔气肿)
心源性
• 稳定性心绞痛、心包炎(吸气加重)、心肌病
非心源性
• 胃肠疾病:胃食管反流(烧灼感,平卧加重)、食管痉挛
• 胸壁疾病:肋软骨炎(局部压痛)、带状疱疹(皮损分布)
• 呼吸系统:肺炎、胸膜炎(咳嗽/深呼吸加重)
• 精神心理性:惊恐障碍(伴过度通气、濒死感)
注:国内急诊数据中,心源性胸痛占27.4%,ACS居致命性病因首位。
诊断评估"四步法"
快速筛查生命威胁(<10分钟)
评估
• 意识、血压、SpO₂、颈静脉充盈
检查
• 心电图(ECG):需首诊10分钟内完成,动态监测(STEMI:ST段抬高;心包炎:广泛导联ST凹面向上抬高)
• 床旁超声(e-FAST):排查气胸、心包积液
病因定向检查(<30分钟)
核心生物标志物三联
标志物 | 临床应用 | 解读要点 |
---|---|---|
高敏肌钙蛋白(hs-cTn) | ACS诊断核心,推荐0h/1h快速算法 | Δ值变化>50%提示心肌损伤 |
D-二聚体 | 筛查肺栓塞/主动脉夹层(阴性预测值>95%) | >500 μg/L需进一步影像学确认 |
BNP/NT-proBNP | 鉴别心衰/非心源性胸痛 | 急性心衰时NT-proBNP>300 pg/mL |
分层工具与决策路径
HEART评分
预测ACS风险(0~3分低危,4~6分中危,≥7分高危)
hs-cTn临床决策路径(CDP)
• 排除标准:0h hs-cTn<检出限,且1h Δ值<50% → 可安全排除心肌梗死(阴性预测值>99%)
• 中危处理:冠脉CTA(首选)或负荷试验
针对性影像学(按疑似病因选择)
CTA三联
胸痛中心推荐:一次性排除ACS、主动脉夹层、肺栓塞
超声心动图
评估室壁运动异常(心肌缺血)、主动脉瓣病变
急诊处理流程
急性胸痛患者
生命体征是否稳定?
启动抢救:气管插管/胸腔减压/抗休克
10min内ECG+hs-cTn0h
是 → 立即启动导管室
排除心梗 → 评估其他高危病因:D-二聚体+影像学
中危 → 冠脉CTA/运动负荷试验
是 → 抗凝/溶栓
是 → 控制血压+外科会诊
转入非心源性胸痛评估
特殊人群与陷阱规避
老年/糖尿病患者
• 症状不典型(如无痛性ACS),需更积极hs-cTn动态监测
生物标志物干扰
• 肌钙蛋白假阳性:溶血、类风湿因子干扰
• 假阴性:生物素(维生素B7)摄入
精神心理性胸痛
• 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诊断
• 伴焦虑/过度通气(PaCO₂↓)
最新指南核心更新(2024胸痛中心共识)
hs-cTn检测标准化
要求胸痛中心具备≤1小时报告能力,统一采用厂商特异性界值
溶栓-PCI一体化流程
基层医院溶栓后优先转运至PCI中心(FMC-to-device时间<120min)
D-二聚体年龄校正
>50岁患者采用年龄×10 μg/L
阈值(避免假阳性)
实践要点:建立"胸痛三人组"(急诊-心内-影像)快速响应团队,确保中高危患者30分钟内完成关键检查。
标签: 急性胸痛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