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(HHS)诊治要点
基于《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(2024版)》及《中国高血糖危象诊断与治疗指南》
诊断标准
血糖
≥33.3 mmol/L(600 mg/dL)
血浆渗透压
≥320 mOsm/L(计算公式:2×[Na⁺+K⁺] + 血糖(mmol/L) + 尿素氮(mmol/L))
动脉血pH
≥7.30(无显著酮症酸中毒,β-羟丁酸<3 mmol/L)
神经系统状态
嗜睡至昏迷(渗透压>330 mOsm/L时风险显著增加)
治疗原则
核心目标:快速扩容纠正脱水、平稳降糖、纠正电解质紊乱、去除诱因(如感染、药物)
具体治疗方案(以50 kg患者为例)
1. 液体复苏:优先恢复血容量
首选液体
等渗盐水(0.9% NaCl):用于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
低渗盐水(0.45% NaCl):用于无休克但渗透压>350 mOsm/L者(警惕脑水肿风险)
补液速度
第1小时
1000~1500 ml(15~20 ml/kg),快速纠正脱水
第2~4小时
500~1000 ml/h(约8~10 ml/kg/h)
第4~12小时
250~500 ml/h(4~6 ml/kg/h)
24小时总量
约6~12 L(占体重10~12%)
切换葡萄糖时机
血糖≤16.7 mmol/L时,改用 5%葡萄糖+胰岛素(每2~4 g葡萄糖加1 U胰岛素)
2. 胰岛素治疗:小剂量持续静滴
起始时机
血容量初步恢复(收缩压>90 mmHg)后开始,避免早期使用加重休克
方案
首剂:无需负荷剂量
维持剂量:
- 0.05~0.1 U/kg/h微泵静注(50 kg患者:2.5~5 U/h)
- 目标血糖降幅:3~6 mmol/L/h(>6 mmol/L/h需警惕脑水肿)
调整原则:
- 血糖降至13.9 mmol/L时,胰岛素剂量减半(如原5 U/h减至2.5 U/h)
- 维持血糖在11~13.9 mmol/L,直至渗透压正常、神志恢复
3. 补钾:全程动态监测
指征
血钾<5.2 mmol/L且尿量>30 ml/h时,补液同时即开始补钾
剂量与浓度
- 静脉补钾:20~40 mmol/L(相当于1.5~3 g KCl/L)
- 速度:≤20 mmol/h(1.5 g KCl/h),严重低钾(<3.3 mmol/L)时可增至40 mmol/h
监测
每2小时测血钾,维持血钾4.0~5.0 mmol/L
4. 并发症防治
脑水肿
避免血糖下降过快(>6 mmol/L/h)、渗透压降幅>3 mOsm/L/h
出现意识恶化时,甘露醇0.25~0.5 g/kg静注
血栓栓塞
预防性低分子肝素(如依诺肝素40 mg qd皮下注射)
感染诱因
常规筛查感染灶,经验性抗生素覆盖(如三代头孢)
监测指标与调整频率
监测项目 | 初始频率 | 目标值 |
---|---|---|
血压、心率 | 每15~30分钟 | 收缩压>90 mmHg,尿量>30 ml/h |
血糖 | 每小时 | 降至16.7 mmol/L后改每2小时 |
血钾、钠、渗透压 | 每2~4小时 | 渗透压降幅<3 mOsm/L/h |
肾功能、血气 | 每4~6小时 | 血pH>7.3,Scr下降 |
后续管理
胰岛素过渡
神志恢复、可进食后,改为 基础-餐时胰岛素方案(0.3~0.5 U/kg/d起始)
诱因治疗
积极控制感染、停用诱发药物(如利尿剂、糖皮质激素)
预防复发
老年患者出院后改用简约降糖方案(如SGLT2i+基础胰岛素)
关键用药总结(50 kg患者示例)
治疗环节 | 药物/方案 | 剂量与用法 |
---|---|---|
补液(第1小时) | 0.9% NaCl | 750~1000 ml(15 ml/kg) |
胰岛素 | 普通胰岛素微泵静注 | 2.5~5 U/h(0.05~0.1 U/kg/h) |
补钾 | 10% KCl + NS | 10~20 ml 10% KCl加入500 ml液体(浓度<3 g/L) |
抗凝 | 依诺肝素 | 40 mg qd皮下注射 |
警示
避免早期单独使用胰岛素未扩容、过快纠正高渗状态(渗透压下降>3 mOsm/L/h)及忽略补钾,此为HHS治疗三大陷阱。最新指南强调个体化评估,老年患者需警惕心肾功能,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。
标签: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