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酮症酸中毒(DKA)诊治要点
基于2025年最新指南(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及权威临床文献)
诊断标准【关键指标】
生化标准
血糖 > 13.9 mmol/L(通常 > 250 mg/dL)
动脉血pH < 7.30,HCO₃⁻ ≤ 18 mmol/L
阴离子间隙(AG) > 12 mmol/L
血/尿酮阳性(β-羟丁酸 > 3.0 mmol/L)
临床警示
首6小时是抢救黄金窗口,需密切监测以下指标:
血糖/酮体:每2-4小时
血气/电解质:每4-6小时直至稳定
治疗原则:分阶段、个体化
液体复苏:先快后慢,先盐后糖
目标:24-36小时内补足6-9L液体缺失,恢复有效循环容量
第一阶段(第1小时)
液体:0.9%生理盐水(NS)
剂量:15-20 mL/kg/h → 50kg患者:750-1000 mL/h
心衰/肾衰者减半(250-500 mL/h)
后续阶段
第2-6小时:NS 250-500 mL/h(总液量50%在前8-12h补充)
血糖 ≤ 13.9 mmol/L时:改用5%葡萄糖+0.45% NaCl
葡萄糖:胰岛素比例 = 2-4g : 1U(例如5% GS 500mL + RI 6-12U)
目的:防低血糖、抑制脂肪分解、避免渗透压骤降
50kg患者24h补液总量示例
前2h:1000-1500mL NS
第3-12h:1000-1500mL NS → 血糖≤13.9mmol/L后改用5%葡萄糖+0.45% NaCl
24h总量:4000-5000mL
胰岛素治疗:小剂量持续静脉微泵
目标:血糖下降速度3.9-6.1 mmol/L/h,避免过快导致脑水肿
首剂与起始方案
无需负荷剂量(除非血糖 > 33.3 mmol/L,可静推RI 8-12U)
维持剂量:0.1 U/kg/h 短效胰岛素(如普通胰岛素RI)
50kg患者:5 U/h 加入NS静脉微泵持续输注
输注要求:单独静脉通路,避免与补钾同通道
剂量调整
若2h后血糖下降不足30% → 剂量加倍至0.2 U/kg/h(10 U/h)
血糖≤13.9 mmol/L时:
胰岛素减量至0.05-0.1 U/kg/h(2.5-5 U/h)
同时输注含糖液体维持血糖8-12 mmol/L
纠正电解质紊乱:重点补钾
血钾正常是假象,治疗后必然下降!
血钾水平 | 补钾策略 |
---|---|
<3.3 mmol=""> | 停用胰岛素,立即静脉补钾至≥3.3 mmol/L |
3.3-5.3 mmol/L | 静脉液加入KCl 20-30 mmol/L(≈1.5-2g KCl/L) |
>5.3 mmol/L | 暂不补钾,2h后复查 |
操作要点
每2-4小时监测血钾;尿量
<30 ml="">补钾浓度:静脉液≤40 mmol/L(3g KCl/L),外周静脉输注时避免过高浓度导致疼痛
纠正酸中毒:限制性补碱
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后,酸中毒多自行纠正!
补碱指征
pH
<7.0>合并高钾血症/休克
方案
5% NaHCO₃ 100-200mL + 注射用水400mL配成1.4%等渗液,缓慢静滴
禁用高渗碳酸氢钠(加重细胞内酸中毒/脑水肿风险)
关键并发症预防
脑水肿预防
避免血糖下降速度>6.1 mmol/L/h
血糖≤13.9 mmol/L时必须改用含糖液体
过渡至皮下胰岛素
酮症消失(尿酮转阴)、可进食后
停静脉胰岛素前1-2小时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6-8U
2025 ADA指南更新要点
心肾保护
合并ASCVD、心衰、CKD者,稳定后加用SGLT2i/GLP-1RA
监测频率
血糖/酮体:每2-4小时
血气/电解质:每4-6小时直至稳定
50kg患者DKA处理流程图
1 开通双静脉通路 → 补液 + 胰岛素微泵
2 第1小时:NS 750-1000mL + RI 5U/h
3 血糖≤13.9mmol/L → 换5%葡萄糖+0.45% NaCl + RI 2.5-5U/h
4 血钾3.3-5.3mmol/L → 静脉液加KCl 1.5-2g/L
5 酮体转阴后 → 皮下胰岛素过渡
标签: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