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Still病(AOSD)系统性诊疗指南(2025版)
基于2025年版《罕见病诊疗指南》及最新国际共识整合
发病机制
AOSD是一种自身炎症性疾病,核心机制为 "细胞因子风暴":
关键因子
IL-1β、IL-6、IL-18、TNF-α过度分泌,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
遗传易感性
与HLA-DRB1*12等位基因相关
诱因
感染(如病毒)可能触发异常免疫应答,但无明确病原体证据
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
典型三联征(占85%以上)
发热
弛张热型,≥39℃,每日1-2个高峰(午后/傍晚骤升),退热后清晨可正常
皮疹
鲑鱼粉色斑丘疹,压之褪色,分布于躯干/四肢,发热时出现,热退消失
关节痛/炎
膝、腕、踝等大关节对称性肿痛,部分进展为慢性关节炎
次要表现
常见症状
咽痛(50%)、淋巴结/肝脾肿大(50%)、胸膜炎/心包炎(30%)
实验室特征
白细胞≥15×10⁹/L(中性粒细胞>90%)
铁蛋白↑↑(>正常5倍,特异性高)
转氨酶↑、LDH↑、CRP/ESR显著升高
类风湿因子(RF)及抗核抗体(ANA)阴性(排除性指标)
诊断标准(Yamaguchi标准,2025版沿用)
类别 | 项目 |
---|---|
主要条件 |
|
次要条件 |
|
确诊要求 | ≥5项(含≥2项主要条件) |
排除疾病 | 感染、淋巴瘤、其他风湿病(如SLE) |
急诊警示
需24小时内完成血培养、血清铁蛋白、PET/CT(排除淋巴瘤)
治疗方案与用药细节(急诊科视角)
治疗目标:快速控制炎症风暴,预防器官损伤
急性期一线治疗:糖皮质激素
冲击治疗(生命威胁或重症)
甲泼尼龙(Methylprednisolone)
剂量:15-30 mg/kg/日(以50kg体重计:750-1500 mg/日)
配制:加入5%葡萄糖注射液100ml(避免生理盐水,防钠潴留)
输注:微泵维持,走速50-100 ml/h(≥30分钟输完),每日1次×3天
后续转换:改为泼尼松1 mg/kg/日(50kg → 50mg/日)口服,2周内逐渐减量
非重症患者
泼尼松(Prednisone)起始
剂量:0.5-1 mg/kg/日(50kg → 25-50mg/日),清晨顿服
减量策略:每周减10%,目标6个月内减至≤5mg/日或停药
二线治疗:免疫抑制剂/生物制剂(激素无效或依赖时)
药物 | 用法与剂量(50kg体重) | 配置与输注要点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甲氨蝶呤 | 10-25 mg/周,皮下或口服 | 起始7.5mg/周,每周递增2.5mg至有效剂量 | 联用叶酸5mg/周减肝毒性 |
托珠单抗 | 首剂4-8mg/kg(200-400mg) | 加入100ml生理盐水,微泵输注≥1h | 每月1次,监测感染与中性粒细胞 |
阿那白滞素 | 100mg/日,皮下注射 | IL-1抑制剂,用于难治性病例 | 注射部位反应常见 |
英夫利昔单抗 | 3-5mg/kg(150-250mg) | 加入250ml生理盐水,输注≥2h | 首次输注速度≤10ml/h |
急诊注意
生物制剂需预处理抗过敏(静注地塞米松5mg + 苯海拉明20mg)
输注中监测血压、SpO₂,备肾上腺素(过敏抢救)
难治性病例方案
血浆置换
激素/生物制剂无效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(MAS)患者
JAK抑制剂(如托法替布)
10mg Bid口服,用于多关节受累型
急诊科处理流程
发热≥39℃ + 皮疹/关节痛
紧急评估
实验室检查
血常规+CRP/ESR
铁蛋白+肝功+LDH
血培养/病原体筛查
PET/CT排除淋巴瘤
符合Yamaguchi标准≥5项
治疗方案选择
重症:甲泼尼龙冲击+生物制剂
非重症:泼尼松口服±甲氨蝶呤
24-48h复查炎性指标
有效:过渡口服激素
无效:升级生物制剂或血浆置换
关键时间窗
黄金6小时:完成铁蛋白、PET/CT预约(鉴别淋巴瘤)
24小时目标:启动激素治疗,降低MAS风险
预后与警示征象
预后
80%患者1年内缓解
20%转为慢性(关节炎为主)
死亡风险因素
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(MAS):铁蛋白>10000 ng/ml + 纤维蛋白原↓ + 血小板↓
重症肝炎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(DIC)
急诊红色警报
发热伴血小板<100×10⁹/L、铁蛋白>10000 ng/ml → 立即收入ICU!
最新指南强调早期生物制剂干预可改善预后。作为急诊医师,快速鉴别感染/肿瘤、果断启动激素冲击、熟悉生物制剂输注规范是救治核心。
标签: 成人Still病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