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ESC心内膜炎管理指南精要
急诊科医师实用指南 · 最新循证推荐
基于202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(ESC)心内膜炎管理指南,取代2015版,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
指南更新概述
核心更新要点
强化多学科团队协作
诊断标准整合影像技术
手术时机优化
抗生素治疗精准化
临床实践意义
新版指南更强调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,为急诊科医师提供更清晰的决策路径,特别是抗生素选择和手术时机判断。
急诊科应建立与心内科、心外科和感染科的快速协作机制
发病机制
高危因素
人工瓣膜
先心病
瓣膜退行性变
静脉药瘾
心脏植入装置
主要病原体
链球菌 (40-50%)
葡萄球菌 (30-40%)
肠球菌 (5-10%)
赘生物形成过程
1 病原体附着内皮
2 血小板-纤维蛋白沉积
3 增殖形成感染灶
4 栓塞风险
关键病理生理机制
感染性心内膜炎(IE)主要由细菌或真菌经血流播散,定植于受损心内膜或瓣膜表面,形成赘生物。这一过程受血流动力学因素、内皮损伤程度和病原体毒力共同影响。
临床表现与诊断
1. 症状与体征对比
类型 | 急性IE | 亚急性IE |
---|---|---|
起病 | 突发(数日) | 隐匿(数周-数月) |
发热 | 高热(>39℃) | 低热(37.5-38.5℃) |
全身症状 | 寒战、休克、意识障碍 | 乏力、盗汗、体重下降、贫血 |
并发症 | 心衰(瓣膜穿孔)、脓毒性栓塞 | 脾肿大、Janeway损害、Osler结节 |
典型体征 | 新发心脏杂音、瘀点、甲下裂片出血 | - |
2. 诊断标准(ESC改良Duke标准)
主要标准
1 血培养阳性:2次不同时间检出同一典型IE病原体(如草绿色链球菌、金葡菌)
2 影像学阳性:
超声心动图:赘生物、瓣周脓肿、人工瓣膜裂开
增强影像:PET-CT(人工瓣膜IE)、SPECT-CT(脓肿)
次要标准
1 易感因素
2 发热
3 血管/免疫现象(栓塞、肾小球肾炎)
确诊标准:2项主要标准,或1项主要+3项次要,或5项次要
药物治疗方案
治疗原则
早期给药
足量使用
长疗程(4-6周)
静脉给药
以下方案按病原体分类,以50kg体重为例计算剂量
1 链球菌感染(青霉素敏感株,MIC ≤0.125 mg/L)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 | 溶媒与输注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青霉素G | 1200-1800万U/日,分4-6次 | NS 100ml,输注30min | 首剂无需负荷,监测肾功能 |
头孢曲松 | 2g q24h | NS 50ml,微泵输注30min(40ml/h) | β-内酰胺类过敏禁用 |
庆大霉素(联用增效) | 3mg/kg/日(150mg),分1-2次 | NS 100ml,输注30min | 联用≤2周,监测血药浓度(谷值<1mg> |
示例(头孢曲松):2g + NS 50ml → 微泵40ml/h × 30min,q24h
2 葡萄球菌感染(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,MSSA)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 | 溶媒与输注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苯唑西林 | 8-12g/日,分4-6次 | NS 100ml,输注60min | 首剂2g静推(NS 20ml,10min) |
头孢唑林 | 6g/日,分3次 | NS 100ml,输注60min | β-内酰胺类过敏禁用 |
庆大霉素(联用) | 3mg/kg/日(150mg) q24h | NS 100ml,输注30min | 仅前3-5天增效 |
示例(苯唑西林):2g + NS 100ml → 静滴60min,q4h
3 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(MRSA)或表皮葡萄球菌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 | 溶媒与输注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万古霉素 | 30mg/kg/日(1500mg),分2次 | NS 250ml,微泵输注120min(125ml/h) | 首剂25mg/kg(1250mg),谷浓度15-20mg/L |
达托霉素 | 6mg/kg/日(300mg) q24h | NS 50ml,微泵输注30min(100ml/h) | 肌酸激酶监测,避免联用他汀 |
示例(万古霉素):750mg + NS 250ml → 微泵125ml/h × 120min,q12h
4 肠球菌感染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 | 溶媒与输注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氨苄西林 | 12g/日,分6次 | NS 100ml,输注60min | 联用庆大霉素增效 |
庆大霉素 | 3mg/kg/日(150mg) q24h | NS 100ml,输注30min | 监测耳肾毒性 |
万古霉素(耐药) | 30mg/kg/日(1500mg),分2次 | NS 250ml,微泵120min(125ml/h) | 仅用于氨苄西林耐药株 |
手术治疗指征
约30%-40%患者需手术,急诊手术指征包括:
1. 心衰
瓣膜穿孔/腱索断裂致急性肺水肿
2. 感染失控
瓣周脓肿、假性动脉瘤、持续发热>5天
3. 栓塞风险
赘生物>10mm(主动脉瓣)或>15mm(二尖瓣)
4. 耐药菌/真菌感染
如念珠菌、曲霉菌
多学科决策
手术时机需由心内科、心外科、感染科和影像科共同评估,综合考虑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、感染控制情况和手术风险。
随访与并发症管理
1. 监测指标
- A
实验室检查
血培养(每周)、CRP/ESR(每周)、肾功能/电解质(2次/周)
- B
影像学随访
超声心动图:术后7天、出院前、之后每3个月×2年
2. 并发症处理
- C
栓塞
抗凝(肝素)仅用于房颤/机械瓣
- D
心衰
利尿剂(呋塞米20-40mg IV)、血管扩张剂(硝酸甘油0.5μg/kg/min)
急诊科注意事项
1. 疑似IE处理流程
立即抽血培养
3套,间隔≥1小时,需氧+厌氧瓶
床旁超声心动图
TTE,若阴性且高度怀疑→TEE
2. 抗生素启动时机
血培养后1小时内经验性用药
推荐方案:万古霉素15-20mg/kg + 头孢曲松2g(NS 50ml微泵30min)
溶媒选择原则:β-内酰胺类用NS(避免葡萄糖降解),万古霉素可用NS/5%GS(NS更稳定)
权威来源
指南全文下载
European Heart Journal (2023) https://www.escardio.org/Guidelines
中国专家解读
李新立教授(江苏省人民医院)https://www.medtrib.cn/post/detail/663d898d-eaa7-4155-a377-1d4ed731c0dd
临床实践要点
作为急诊医师,您需重点关注早期血培养+影像诊断、静脉抗生素精准化使用及手术时机判断。病情复杂时务必启动心内膜炎团队(心内/心外/感染科)。
标签: 心内膜炎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