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恙虫病诊疗规范与用药指南(2025版)

admin 12 0

恙虫病诊疗规范与用药指南(2025版)

恙虫病诊疗规范与用药指南(2025版)

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、临床研究及最新指南共识

恙虫病(丛林斑疹伤寒)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,属立克次体病,早期针对性抗菌治疗是关键

一、病原与流行病学

病原体

恙虫病东方体(Orientia tsutsugamushi

传播途径

恙螨幼虫(主要为纤恙螨)叮咬,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

流行区域

亚洲、大洋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多发生于草丛、灌木丛环境

二、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

潜伏期

4~21天(平均10~14天)

典型三联征

焦痂/溃疡

叮咬处红色丘疹→水疱→黑色焦痂(直径4~10mm),多见于腋窝、腹股沟等潮湿部位

发热

骤起高热(39~41℃),持续1~3周

皮疹

病程4~6天出现躯干向心性斑丘疹

其他症状

  • 局部淋巴结肿大、头痛、肌痛

  • 颜面潮红、结膜充血

  • 重症可并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

  • 多器官衰竭

实验室诊断

血清学

外斐试验OXK阳性、IFA特异性抗体

PCR检测

病原体DNA

宏基因组测序

mNGS用于重症快速诊断

三、治疗方案与用药规范

(一)一般治疗

  • 卧床休息,维持水电解质平衡,高热者物理降温(慎用强发汗药)

  • 重症监护:对合并休克(脓毒症/心源性)、呼吸衰竭者需入住ICU,必要时器官支持(如CRRT、ECMO)

(二)病原治疗:首选四环素类,次选大环内酯类

治疗原则

  • 早期足量:疑似即给药,无需等待实验室确认

  • 疗程充足:退热后至少继续用药3天,总疗程7~14天

  • 禁忌药物:β-内酰胺类(青霉素/头孢)、氨基糖苷类无效

具体用药方案(以50kg成人为例)

药物剂量与用法溶媒与输注要求适用人群
多西环素首剂:200mg
维持:100mg q12h
NS 100ml,静脉滴注≥1小时
(口服生物利用度高,非重症可口服)
≥8岁成人及儿童首选
米诺环素100mg q12hNS 100ml,静脉滴注≥1小时替代多西环素
替加环素首剂:100mg
维持:50mg q12h
(重症、多西环素无效时)
NS 100ml,静脉滴注30~60分钟重症/休克患者
阿奇霉素500mg qd
(儿童10mg/kg qd)
5% GS 250ml,静脉滴注≥1小时孕妇、儿童
氯霉素500mg q6h(限无其他药物时)5% GS 100ml,避光输注历史用药,现少用

重症/休克患者升级方案

  • 替加环素+阿奇霉素:替加环素(首剂100mg,后50mg q12h)联合阿奇霉素(500mg qd)静脉输注,用于混合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患者。

  • 微泵输注规范(以替加环素50mg/次为例):

    • 药物稀释:50mg + NS 至50ml(终浓度1mg/ml)

    • 走速:5ml/h(即5mg/h),输注时间10小时

(三)特殊人群用药

儿童

  • 多西环素:2.2mg/kg q12h(最大量100mg/次),不受年龄限制(WHO推荐)

  • 阿奇霉素:10mg/kg qd

孕妇

  • 阿奇霉素500mg qd(首选)

  • 克拉霉素500mg q12h(替代)

肝肾功能不全

  • 多西环素:轻度肝损无需调整,重度慎用

  • 替加环素:重度肝损(Child-Pugh C)首剂不变,维持量减半

四、疗效评估与调整

有效标准

用药后24~72小时退热,症状缓解

无效处理

若72小时仍发热:

  1. 确认诊断是否正确

  2. 替换为替加环素或联合阿奇霉素

复发处理

复用原方案仍有效

五、预防与控制

个人防护

进入草丛穿长袖衣裤,涂抹驱虫剂(含DEET)

环境管理

清除杂草、灭鼠,营地周围喷洒杀虫剂

重要提醒

目前中国大陆尚无单一《恙虫病诊治指南》,诊疗主要依据《传染病学》(第8版)、WHO推荐及临床研究。重症病例需多学科协作,临床药师参与优化用药可改善预后。

急诊医师建议

对疑似病例应立即经验性给予多西环素(首剂200mg),同时排查焦痂及流行病学史。重症患者尽早升级至替加环素联合方案,并监测肝酶及凝血功能。



标签: 恙虫病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