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格林巴利综合征(GBS)2025诊疗要点

admin 12 0

格林巴利综合征(GBS)2025诊疗要点

格林巴利综合征(GBS)2025诊疗要点

基于2025年最新指南和研究进展的诊疗规范

发病机制

GBS是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,核心机制为 自身免疫攻击周围神经髓鞘

  • 分子模拟:前驱感染(空肠弯曲菌、CMV等)诱发抗体交叉攻击神经节苷脂(如GM1、GD1a)

  • 病理特征:周围神经和神经根脱髓鞘,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

  • IgG核心作用:致病性IgG抗体激活补体,导致神经传导阻滞和轴突损伤

临床表现

1. 核心症状(急性起病,进展≤4周)

运动障碍

对称性弛缓性瘫痪(下肢→上肢→呼吸肌),7天内达高峰

感觉障碍

手套-袜套样感觉减退(50%患者轻微)

颅神经受累

面神经(双侧面瘫)、舌咽/迷走神经(吞咽困难、声嘶)

自主神经功能障碍

心律失常(30%)、体位性低血压、尿潴留

2. 急诊预警体征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呼吸衰竭征兆:呼吸频率>30次/分、SpO₂<95%、咳嗽反射减弱

  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进展迅速:24小时内上升至延髓或呼吸肌麻痹

治疗规范(2025年更新要点)

1. 免疫治疗(黄金时间窗:发病2周内)

治疗方案给药细节(50kg患者)证据等级
IVIG(一线)

剂量:0.4g/kg/d × 5天

总量:20g/d

溶媒:生理盐水稀释至≤10%浓度

输注速度:起始0.6ml/kg/h(30ml/h),无反应则每30min↑0.3ml/kg/h,最大1.2ml/kg/h(60ml/h)

IA
血浆置换(PE)

方案:隔日1次×5次,置换1-1.5倍血浆量(约2000ml/次)

置换液: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

替代方案:IVIG禁忌时首选

IA
Imlifidase+IVIG(新方案)

首剂:0.25mg/kg(12.5mg)微泵静注+标准IVIG

优势:6周内恢复行走能力↑6.4倍(重症适用)

IIB

注意事项

  • IVIG禁用葡萄糖稀释(导致蛋白聚合反应)

  • 输注过程监测头痛、寒战(减慢速度)及肾功能(尤其老年人)

2. 呼吸支持(30%患者需机械通气)

  • 插管指征:肺活量<20ml/kg、最大吸气压<-30cmH₂O

  • 早期训练:腹式呼吸训练、体位排痰(预防肺不张)

3. 并发症管理

神经病理性疼痛

加巴喷丁(300mg tid起始)或普瑞巴林(75mg bid)

自主神经紊乱

心电监护(72小时);体位性低血压用弹力袜+扩容

深静脉血栓预防

低分子肝素(如依诺肝素40mg qd)

4. 康复治疗分期

分期核心措施
急性不稳定期关节功能位摆放(肩外展≤90°),每日被动活动防挛缩
急性稳定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,清洁导尿(定时饮水)
慢性期水中步行训练(30min/日),神经传导每3月评估

急诊处置流程图(50kg患者)

疑似GBS:进行性四肢瘫+腱反射消失
评估呼吸功能
呼吸衰竭
立即插管+机械通气
稳定
IVIG 0.4g/kg/d
溶媒:生理盐水500ml稀释
输注速度:起始30ml/h,耐受则↑至60ml/h
监测:尿量、头痛、肌酶
重症/进展快
Imlifidase 12.5mg微泵静注+IVIG

预后与随访

关键数据

  • 死亡率:3-4%(主因呼吸衰竭、感染)
  • 80%患者:6-12个月内恢复行走(2周内治疗者)

随访方案

  • 出院后第1、3、6月评估MRC肌力评分及独立行走能力(GBS DS≤2)

依据:2025年《罕见病诊疗指南》GBS部分、Imlifidase II期研究(Lancet 2025)、国际GBS预后研究(IGOS)。急诊科医师应优先启动IVIG,重症患者建议咨询神经科是否联用Imlifidase。



标签: 格林巴利综合征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