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登革热诊治要点指南
急诊科医师临床实践指南 · 基于最新防控方案与诊疗指南
指南来源与更新重点
最新指南
《登革热防控方案(2025年版)》:国家疾控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制定(2025年6月发布)
《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》: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等修订(参考2024年诊疗方案)
核心更新
风险地区分级:将全国分为Ⅰ-Ⅳ类地区(如广东、云南为Ⅰ类高风险)
重症预警指标:新增血小板快速下降(
<100×10⁹>用药禁忌细化:明确禁用糖皮质激素(除非合并自身免疫病),反对常规抗病毒药物(如利巴韦林)
诊断关键标准
病原学诊断
临床分型
药物治疗方案与操作细节
基础治疗与补液原则(50kg患者示例)
治疗目标 | 具体方案 |
---|---|
口服补液 | 首选WHO低渗ORS液,50-70ml/kg/d(即2500-3500ml/d),分次服用 |
静脉补液 | 溶媒:首选等渗晶体液(生理盐水或林格液),禁用低渗糖水(加重水肿) 速度:维持期2-3ml/kg/h(即100-150ml/h);休克复苏首剂10-20ml/kg(即500-1000ml)30min内输完 |
血小板输注 | 仅限活动性出血或术前(血小板<50×10⁹/L),无需预防性输注 |
生理盐水500ml,30分钟内静脉输注(微泵速约1000ml/h)
后续根据血压、尿量(目标≥0.5ml/kg/h)调整,维持液速60-80ml/h
对症药物使用规范
退热与镇痛
对乙酰氨基酚:首选,每次500mg口服(每日≤4次),体温>38.5℃时使用
禁用药物:阿司匹林、布洛芬、萘普生(增加出血风险)
出血治疗
维生素K1:10mg肌注/静注(溶媒:生理盐水10ml),每日1次
氨甲环酸:仅限明确纤溶亢进(如DIC),0.5-1g溶入5%葡萄糖100ml,30min输完
重症特殊处理
血浆渗出期(HCT↑>20%):胶体液(羟乙基淀粉)6% 250ml静滴,输注后若HCT未降则停用
休克难治期:多巴胺5-10μg/kg/min微泵维持(50kg:15-30mg多巴胺+生理盐水至50ml,泵速2-4ml/h)
重症预警与转诊指征
实验室指标:血小板<50×10⁹/L + HCT骤升>20%,或AST/ALT>1000 U/L
临床表现:持续呕吐、腹痛拒按、意识淡漠、无尿>4小时
特殊人群:孕妇、婴幼儿、基础疾病(糖尿病、肝硬化)
防控要点(急诊科相关)
隔离要求:防蚊隔离至体温正常>24小时(通常病程第5天)
病例报告:所有疑似病例24小时内网络直报,本地病例需48小时内完成流调
急诊医师重点关注
补液速度调整:避免过量导致心衰
重症早期识别:HCT动态监测
用药注意事项总结表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 | 溶媒与输注要求 | 禁忌/警示 |
---|---|---|---|
对乙酰氨基酚 | 500mg口服,q6h(每日≤4次) | 无需溶媒 | 肝功能不全者减半 |
生理盐水 | 休克首剂500-1000ml,30min输完 | 直接输注 | 避免过量(肺水肿风险) |
羟乙基淀粉 | 250ml静滴,qd | 直接输注 | HCT未降则停用 |
氨甲环酸 | 0.5-1g溶于5%葡萄糖100ml,30min输完 | 避免快速输注(低血压风险) | 无纤溶证据禁用 |
关键临床提示
最新指南强调:登革热无特效抗病毒药物,支持治疗是核心,尤其在血浆渗漏期精准补液可显著降低死亡率。
标签: 登革热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