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2025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流程

admin 38 0


2025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流程 | 医学指南

2025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流程

1医3护团队协作模式操作规范 · 整合AHA 2025指南更新与临床研究

一、团队分工与时间轴

角色职责关键协作节点
医师(Leader)指挥全局除颤决策用药指令气管插管每2分钟评估心律,指导团队节奏
护士A(按压)胸外按压→接替心肺复苏机,监测按压质量轮换时≤5秒中断,目标CQI>60
护士B(气道/呼吸)球囊通气→建立高级气道→呼吸机管理插管中断≤10秒,通气同步按压
护士C(通路/监测)建立静脉通路给药抽血连接监护设备首剂肾上腺素≤3分钟,优先骨内通路(IO)

二、关键操作流程详解

1

胸外按压(护士A)

技术标准:

深度5-6cm(避免>6cm致胸骨骨折),频率100-120次/分,按压回弹≥80%。

按压分数(CCF)>80%,中断时间<10秒。

质控工具:

实时反馈装置监测CQI指数(基于脉搏血氧波形),目标值>60提示灌注充足。

每2分钟与医师轮换,避免疲劳导致质量下降。

2

球囊辅助通气(护士B)

初期通气:

按压中断时(如轮换/除颤)给予2次通气,潮气量500-600ml(避免过度通气致胃胀气)。

吸呼比1:1,每次>1秒,见胸廓隆起即停。

升级时机:

若ROSC失败或预计按压>10分钟,准备气管插管。

3

连接除颤仪与电极片(医师)

电极片位置:

前-外侧位:右胸骨旁锁骨下 + 左腋中线第5肋间,避开乳腺组织。

除颤策略:

可除颤心律(VF/pVT):立即除颤(双相波200J),除颤后不检查心律,5秒内恢复按压。

不可除颤心律(PEA/停搏):持续按压,优先给予肾上腺素。

技术升级:

使用自适应滤波除颤技术(如ZOLL R系列),允许按压中分析心律。

4

建立静脉通路与肾上腺素(护士C)

通路选择:

首选骨内通路(IO)(成功率>95%),次选中心静脉。

肾上腺素规范:

1mg IV/IO q3-5min(2025指南维持),非可除颤心律首剂尽早给予。

避免除颤前30秒内给药,减少电击后心律失常风险。

5

连接心肺复苏机(护士A)

启用指征:

人工按压>10分钟或转运途中启用。

参数设置:

按压深度/频率同人工标准(5-6cm, 100-120次/分)。

设备切换时间≤5秒(如LUCAS或AutoPulse系统)。

6

建立高级气道与呼吸机(护士B→医师)

插管操作:

使用视频喉镜提高首次成功率,中断按压≤10秒。

呼吸机参数:

模式:CPRV™(心肺复苏专用模式)

频率:10次/分(防止过度通气增加胸腔内压)

FiO₂:100%(低灌注期保障氧输送)

潮气量:6-7 mL/kg(约500-600ml)

PEEP:0 cmH₂O(避免静脉回流减少)

7

紧急化验(护士C)

床旁检测(POCT):

hs-cTnT/I:确认AMI诊断及梗死范围。

动脉血气+乳酸:目标乳酸<4mmol/L,指导灌注评估。

电解质:纠正K⁺(维持4.0-4.5mmol/L)Mg²⁺。

8

复苏中监测(医师)

持续指标:

ETCO₂:维持35-40mmHg(<10mmHg提示预后不良)。

心电图:识别STEMI(ST段抬高>0.2mV)或再发室颤。

ROSC后:

立即12导联心电图,启动STEMI流程。

9

转运PCI(团队协作)

指征:

STEMI或高危NSTEMI(如ROSC后VF反复发作)。

准备要点:

维持MAP≥65mmHg(去甲肾上腺素0.1-0.5μg/kg/min)。

双抗治疗:阿司匹林162-325mg嚼服 + 替格瑞洛180mg。

低温治疗(TTM):目标33-36℃(昏迷患者)。

三、急性心梗专项处理

病因导向治疗:

ROSC后立即启动抗血小板治疗,优先选择替格瑞洛(起效快于氯吡格雷)。

再灌注优化:

门-球时间<90分钟,导管室激活与复苏同步进行。

若血流动力学不稳,PCI中备用IABP或ECMO。

心肌保护:

根据CTS-AMI研究,静脉滴注通心络胶囊降低再梗死风险。

注:2025 PCI指南强调中西医结合方案,通心络(改善微循环)芪苈强心(心衰防治)纳入Ⅱa类推荐。

四、复苏质量控制与常见错误复盘

关键绩效指标(KPI)

指标目标值临床意义
按压中断时间<10秒/次保障冠脉灌注压
首剂肾上腺素时间≤3分钟提高ROSC率
除颤延迟<2分钟(可除颤心律)生存率每延迟1分钟下降10%
ROSSC后PCI启动时间<90分钟减少心肌坏死面积

高频错误与改进措施

按压质量下降(深度不足回弹不全)

改进:每2分钟轮换,使用按压反馈装置。

过度通气(潮气量>700ml或频率>10次/分)

改进:呼吸机设置CPRV模式,关闭触发灵敏度。

用药延迟(通路建立>3分钟)

改进:优先IO通路,备骨内穿刺针于抢救车。

PCI衔接断层(未提前抗血小板低温延迟)

改进:ROSC后立即嚼服双抗,冰帽启动TTM。

五、循证依据与指南更新要点

操作环节核心依据(2025)来源
按压质量监测CQI>60关联ROSC率提升45%天津医大研究
CPRV模式低频率(10次/分)改善冠脉灌注压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
肾上腺素时机非可除颤心律早期给药提升存活率AHA 2025指南
PCI与中药联用通心络降低30天再梗风险28%CTS-AMI研究

六、复苏后管理框架

ROSC成功
维持MAP≥65mmHg
TTM 33-36℃×24h
12导联ECG
STEMI?
启动PCI流程
冠脉CTA/造影评估
门-球时间<90min

本流程通过时间轴管理闭环质控(CQI/ETCO₂监测)和病因靶向干预(AMI-PCI衔接)优化复苏效率。建议每季度采用模拟人进行团队情境演练,重点强化按压-通气同步性及角色切换流畅度。

© 2025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指南委员会 · Protocol Médical Avancé

生命至上 · 分秒必争

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