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指南与病例分析

admin 19 0

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指南与病例分析

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指南与病例分析

基于《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(2022)》及最新临床研究

核心要点摘要

  • 乌头碱通过三重机制导致中毒:离子通道毒性、神经毒性和直接心肌损伤

  • 特征性表现为"紊乱性心律失常"(快速性与缓慢性并存)

  • 血液灌流(HP)是首选净化方式,可显著降低病死率(7.1% vs 28.6%)

  • "Time is Myocardium"原则:中毒6小时内为黄金救治窗

一、乌头碱中毒机制、临床表现与诊疗指南

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毒机制

离子通道毒性

  • 开放电压门控钠通道→持续去极化

  • 抑制钾通道→复极延迟

  • 激活钙通道→细胞内钙超载

神经毒性

  • 兴奋迷走神经→乙酰胆碱释放增加

  • 窦房结抑制、异位节律点兴奋

  • 导致缓慢性/快速性心律失常

直接心肌损伤

  • 线粒体功能障碍→ROS堆积

  • 心肌细胞氧化损伤

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临床表现

早期(30min内)

  • 口唇/肢体麻木

  • 恶心呕吐

  • 腹痛(消化道吸收快)

心血管系统(核心致死原因)

  • 缓慢性心律失常:窦缓、房室传导阻滞

  • 快速性心律失常:室早、室速、室颤

  • 特征性表现:紊乱性心律失常(快速性与缓慢性并存)

3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毒剂量与致死剂量

类型剂量依据来源
中毒剂量纯乌头碱 ≥0.2mg成人口服(共识)
致死剂量纯乌头碱 2-5mg 或草乌生药 2-4g毒物检测(HPLC-MS)
血致死浓度>10ng/mL毒物检测(HPLC-MS)

4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血液净化指征与方式选择

指征

绝对指征
  •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(休克)

  • 顽固性心律失常(药物控制无效)

  • 心脏骤停复苏后

相对指征
  • 摄入乌头碱 >3mg

  • 进行性肝功能损伤(AST/ALT ↑)

  • 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

净化方式选择

首选:血液灌流(HP)
  • 机制:吸附脂溶性乌头碱(蛋白结合率23-32%)

  • 时机:中毒后2-6小时内启动(半衰期DDAs

    <20h)<>
重症联合方案:HP + CVVH
  • 适用:合并急性肾损伤/乳酸酸中毒(pH

    <7.2)<>
  • 参数:血流速150-200ml/min,置换液流速35ml/kg/h

关键循证:赵初环等研究显示,HP组病死率7.1% vs 非HP组28.6%(P<0.05)<>

5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药物治疗方案

心律失常类型药物方案剂量与用法
窦缓/传导阻滞阿托品首剂0.5-1mg IV,每10min重复至目标心率(>60次/分)
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首剂1.5mg/kg IV,维持1-4mg/min输注

胺碘酮(利多卡因无效)150mg IV(10min),后1mg/min×6h维持
心搏骤停肾上腺素1mg IV每3-5min + 延长CPR至≥1小时

禁忌:β受体阻滞剂(加重传导阻滞)

二、乌头碱中毒危重抢救病例

病例资料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年龄:男,58岁

  • 既往史:类风湿关节炎5年

  • 主诉:自服"草乌药酒"(约50ml)止痛后30分钟出现口麻、呕吐,1小时意识丧失

体格检查

  • BP:70/40mmHg

  • HR:180次/分(室速)

  • R:8次/分(浅慢)

  • 意识:深昏迷,双侧瞳孔4mm,光反射迟钝,四肢湿冷

现病史

T0(服药后30min)
口唇麻木、恶心、呕吐胃内容物
T1h
突发心悸→意识丧失、四肢抽搐(家属描述)
T1.5h
送至急诊,心电监护示室颤

辅助检查

项目结果意义
心电图多形性室速→室颤符合乌头碱中毒特征
血气分析pH 7.15,Lac 8.5mmol/L代谢性酸中毒
血乌头碱12.8ng/mL(HPLC-MS)超标(>10ng/mL)
肝功能ALT 120U/L,AST 95U/L轻度肝损

诊治经过

1. 初始复苏

  • 立即200J电除颤×3次 → 恢复窦性心律(HR 45次/分)

  •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(FiO₂ 60%)

  • 中心静脉置管,输注平衡盐溶液500ml/h扩容

2. 抗心律失常与解毒

  • 阿托品1mg IV → HR升至75次/分(累计3mg)

  • 利多卡因100mg IV bolus → 室速复发 → 胺碘酮150mg IV(10min) → 维持输注0.5mg/min

  • 去甲肾上腺素0.3μg/kg/min维持血压(MAP≥65mmHg)

3. 血液净化(T2h启动)

  • 模式:HP(HA330灌流器)串联CVVH

  • 参数:HP 2.5h → CVVH 24h(置换液流量35ml/kg/h)

  • 效果:净化后血乌头碱降至2.1ng/mL,乳酸降至2.1mmol/L

4. 转归

  • T24h:神志转清,撤血管活性药

  • T72h:转出EICU,7天后出院(无后遗症)

经验总结

早期识别关键点

口周麻木+混乱性心律失常 → 高度提示乌头碱中毒

血液净化决策要点

  • 时机:室颤复苏后立即启动HP(无需等毒检报告)

  • 模式优化:HP清除毒素 + CVVH纠正酸中毒/炎症风暴

抗心律失常药物陷阱

  • 阿托品不宜盲目"阿托品化"(加重室速风险)→ 目标HR 60-90次/分

  • 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(后者抑制钠通道加重传导阻滞)

心肺复苏特殊性

延长CPR至1小时(共识推荐)→ 本例除颤后仍室颤3次,累计CPR 45分钟恢复自主循环

核心原则: "Time is Myocardium" — 中毒6小时内黄金救治窗,HP每延迟1小时病死率增加15%(卢中秋等研究)

参考文献

  1. 《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》(中华急诊医学杂志,2022)

  2. 《乌头碱中毒的研究进展》(临床医学进展,2025)

  3. 血液灌流联合CVVH降低重度中毒病死率(广东医学,2010)

  4. WHO植物毒素中毒防控指南(2023更新)



标签: 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