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成人自发性气胸临床实践指南精要
欧洲呼吸学会(ERS)/欧洲心胸外科协会(EACTS)/欧洲胸外科医师学会(ESTS)联合发布
指南权威性与适用范围
指南名称
《ERS/EACTS/E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: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Adults》
发布日期
2024年5月
适用人群
成人自发性气胸(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)
急诊相关性
明确急诊科在初诊评估、张力性气胸急救、稳定型患者分流中的核心作用
诊断标准更新要点
影像学诊断首选方案
胸部X线(CXR)
急诊一线检查,站立位呼气相摄片,敏感性>80%
肺部超声(LUS)
无法搬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患者,敏感性达90%
CT扫描
X线/超声无法确诊;复杂气胸;术前评估肺大疱分布
气胸分型与严重程度评估
类型 | 定义 | 急诊处理优先级 |
---|---|---|
张力性气胸 | 进行性气压升高→纵隔移位、循环衰竭 | ⚠️ 立即减压 |
开放性气胸 | 胸壁缺损形成"吸吮伤" | ⚠️ 封闭包扎+引流 |
闭合性气胸 | 破口闭合,气体不继续进入 | 按容量分级处理 |
小量
侧胸壁至肺缘距离<2cm<>
中量
侧胸壁至肺缘距离 2–4cm
大量
侧胸壁至肺缘距离 >4cm
治疗策略:分层管理(急诊科视角)
张力性气胸:立即干预
操作:立即于 第5肋间腋中线(新指南修订,原为第2肋间)行粗针穿刺减压;随后转闭式引流(导管口径≥14F)
禁忌延误:无需等待影像学确认,依据临床诊断(呼吸窘迫+低血压/气管偏移)
稳定型气胸:分型处理
类型 | 处理方案 | 依据 |
---|---|---|
原发性小量(<2cm)<> | 观察+高流量吸氧(10L/min面罩)→ 每日吸收率1.25–2.2% | 避免过度干预 |
继发性/中大量 | 胸腔闭式引流(首选小口径导管8–14F) | 肺基础差,易呼吸衰竭 |
持续性漏气(>48h) | 转胸外科手术(VATS或开胸) | 减少复发 |
特殊人群管理
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患者
即使小量气胸也需引流(肺功能代偿差)
孕妇
首选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,避免辐射;若需CT,腹部屏蔽防护
急诊处置流程(指南核心建议)
疑似气胸患者
生命体征是否稳定?
不稳定 → 张力性气胸?临床评估:低血压/气管偏移/呼吸窘迫
是 → 立即第5肋间穿刺减压→闭式引流
否 → 排查其他休克原因
稳定 → 影像学检查:X线或超声
分型与分流量
小量原发 → 观察+高流量吸氧,24h复查
中大量/继发 → 闭式引流+镇痛
引流48h无效?
是 → 胸外科会诊:VATS手术
否 → 肺复张后拔管,出院随访
随访与复发预防
出院标准(需全部满足)
引流管拔除后24小时胸片示肺复张
无活动性呼吸困难
提供气胸复发警示教育(避免飞行/潜水4周)
复发预防
首次复发
建议胸膜固定术(化学或手术)
遗传性疾病相关气胸
如Marfan综合征:早期手术
争议与更新要点
穿刺位点变更
成人第5肋间腋中线替代第2肋间(降低肝脾损伤风险)
手术时机前移
VATS(单孔胸腔镜)成为一线手术,推荐指征包括:同侧复发、双侧气胸、持续漏气>3天
儿童/青少年管理
暂无专属指南,但证据支持复发率>30%,建议首次发作后即可考虑手术
急诊科必备要点总结
- 1
张力性气胸:临床诊断优先,立即第5肋间减压
- 2
影像学选择:稳定者选X线;不稳者选超声;复杂者选CT
- 3
引流指征:继发性/中大量气胸、COPD患者任何程度气胸
- 4
转诊外科:引流48h漏气不止、同侧复发、双侧气胸
- 5
随访:警惕复发,高危患者建议预防性胸膜固定
完整指南可参阅:ERS官网 或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》2024;63(5)
注:2025年NICE肺炎指南(预计9月发布)可能更新继发性气胸内容,请关注后续修订
标签: 自发性气胸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