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巯基丙磺酸钠针(Na-DMPS)临床应用指南
基于最新文献与临床指南的急诊解毒方案
作用机制
解毒机制
螯合重金属:含两个巯基(-SH),与砷、汞、铅、铜等形成稳定水溶性复合物
抗氧化与细胞保护:清除自由基,减轻氧化应激损伤
毒鼠强拮抗:竞争性结合毒鼠强分子中的硫原子
药效学特点
适应证
首选适应证
急性汞/砷中毒
如误服含汞化合物、砷化物
毒鼠强中毒
控制抽搐关键
次选适应证
铋、锑、铬中毒
铅中毒(效果弱于EDTA,非首选)
其他
放射性损伤、肝豆状核变性(需专科评估)
禁忌与慎用
• 巯基过敏史者禁用
•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慎用
具体用法与剂量
急性重金属中毒(汞/砷等)
成人方案
1 首剂:5 mg/kg,静脉注射(稀释于5%葡萄糖或生理盐水)
2 后续:
• 第1日:每4–6小时1次
• 第2日:每8–12小时1次
• 第3–7日:每日1–2次
疗程
7日,必要时间歇3–4日后重复
毒鼠强中毒
负荷量
0.125–0.25g(首剂肌注)
追加量
若抽搐未控,0.5–1小时后重复0.125–0.5g,直至症状缓解
维持量
症状稳定后,改为5 mg/kg静注,每日1–2次,持续3–5日
慢性中毒
5 mg/kg肌注或静注,每日1次 × 3日 → 停4日 = 1疗程,共3–4疗程
50公斤患者用量示例
中毒类型 | 单次剂量 | 给药方式 | 频率 |
---|---|---|---|
急性汞中毒 | 250 mg (5 mg/kg) | 静脉注射 | 首日4–6次,次日减量 |
毒鼠强首剂 | 125–250 mg | 肌注 | 抽搐未止可追加 |
急诊注意事项
过敏反应处理(发生率18.3%)
表现
皮疹、发热、过敏性休克(罕见但需警惕)
应对
立即停药,地塞米松5–10mg IV + 抗组胺药(如苯海拉明)
脱敏疗法:从0.05 mg/kg肌注起步,每剂倍增(需专科协作)
输注速度
静注需缓慢(>10分钟),过快可致恶心、心悸、口唇麻木
监测指标
电解质(防低钙抽搐)、肝肾功能、心电图(防心律失常)
联合治疗
毒鼠强中毒
联用血液灌流(HP)清除残余毒素
砷中毒
如亚砷酸化疗过量:本品为特效解毒剂
最新指南推荐
《重金属中毒急诊专家共识》
将Na-DMPS列为汞/砷中毒一线解毒剂,强调早期足量
《毒鼠强中毒诊疗规范》
首选肌注负荷+维持方案,控制抽搐为关键目标
急诊要点总结
• 快速识别中毒类型→首剂足量→控制并发症(如抽搐/过敏)→监测器官功能
• 建议备抗过敏药物,防范过敏风险
标签: 药物使用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