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心脏压塞急救指南(2024共识版)
基于《心脏介入诊疗术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急救与护理专家共识》
最后更新:2024年
核心要点
Beck三联征是诊断关键:低血压、颈静脉怒张、心音遥远
超声心动图是确诊首选,右房/右室舒张期塌陷为特征表现
急救核心:液体复苏+血管活性药物+紧急心包穿刺
从识别到穿刺完成建议 ≤ 30分钟
1 诊断标准(需紧急识别)
典型三联征(Beck三联征)
低血压(收缩压 < 90 mmHg 或较基线下降 > 40 mmHg)
颈静脉怒张(CVP > 15 cmH₂O)
心音遥远(听诊心音减弱)
影像学确诊
超声心动图(首选)
心包积液 > 1 cm(舒张期)
右房/右室舒张期塌陷
下腔静脉扩张且呼吸变异率 < 50%
X线透视(介入术中适用)
心影增大
心搏消失
心影与心包间透亮带
血流动力学指标
奇脉
吸气时收缩压下降 > 10 mmHg
脉压差缩小
< 20 mmHg
心动过速
代偿性
2 急救流程:分秒必争
循环支持与液体复苏
首选液体
等渗晶体液(0.9%生理盐水)
避免使用葡萄糖(加重细胞内水肿)
输注方案
首
250–500 mL(约 5–10 mL/kg),10–15分钟内快速输注
如50kg患者,首剂250–500 mL
后
根据血压、CVP调整,目标收缩压 ≥ 90 mmHg,CVP 8–12 cmH₂O
警示
过量补液可能加重右心衰竭,需结合超声评估右室功能
血管活性药物应用(维持灌注压)
药物 | 剂量与配制(50kg患者) | 输注方式 | 目标血压 |
---|---|---|---|
去甲肾上腺素(一线) | 0.1 μg/kg/min 起泵 配比:6mg + NS 50ml → 浓度120μg/ml 走速:0.1μg/kg/min = 2.5ml/h | 中心静脉微泵注射 | MAP ≥ 65 mmHg |
多巴胺(替代) | 5–10 μg/kg/min 配比:200mg + NS 50ml → 浓度4000μg/ml 走速:5μg/kg/min = 3.75ml/h | 中心静脉微泵注射 | 收缩压 ≥ 90 mmHg |
关键点
去甲肾上腺素为首选,强效α受体激动作用提升外周阻力,对心包填塞更有效
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、硝酸酯类等血管扩张剂!
心包穿刺引流(根治性措施)
指征
血流动力学不稳定(如低血压、意识障碍)
超声提示大量积液
操作要点
穿刺点:剑突下途径(急诊最安全)或心尖区
引流管:置入猪尾导管(6–8Fr),首次抽液 ≥ 50 mL 可显著改善血压
送检:引流液送常规、生化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(排除肿瘤/感染)
操作流程示意图
1. 消毒铺巾
2. 局部麻醉
3. 穿刺针进入心包腔
4. 置入导丝
5. 扩张后置入引流管
6. 固定引流管并连接引流袋
3 药物逆转抗凝状态(如病因与抗凝相关)
华法林逆转方案
维生素K
10 mg IV 缓慢推注(> 30分钟)
PCC(凝血酶原复合物)
50 IU/kg 静脉输注
50kg患者:2500 IU
DOACs(如利伐沙班)逆转方案
Idarucizumab(达比加群拮抗剂)
5g IV 分两次输注(间隔15分钟)
Andexanet alfa(Xa因子抑制剂拮抗剂)
首剂400mg IV 推注,后续4mg/min持续输注2小时
4 术后监护与并发症预防
引流管管理
持续低压引流(-10 至 -20 cmH₂O)
记录引流量(> 100 mL/h 提示再出血)
拔管指征:24小时引流量 < 50 mL,超声确认无积液
病因治疗
感染性
经验性抗生素(如万古霉素 15 mg/kg IV + 头孢曲松 2g IV)
肿瘤性
心包腔内注射硬化剂(如博来霉素 60 mg)
再发预警
监测心率、血压
引流液性状(血性液突然增多→心脏破裂)
5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
创伤性心包填塞
避免大量补液(加重出血),优先手术探查
尿毒症性心包炎
强化透析(无肝素),避免穿刺(出血风险高)
权威依据
2024年《共识》强调早期超声评估+紧急引流为核心,药物治疗为过渡手段。急诊处理需以分钟为单位,从识别到穿刺完成建议 ≤ 30分钟。
标签: 急性心脏压塞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