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诊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指征综述
基于最新指南和文献的临床实践要点
核心决策要点
气管插管决策需综合评估氧合/通气状态、气道保护能力、原发病进展速度及支持治疗反应四个维度。2023年指南强调HFNO/NIV的桥梁作用,但需警惕延迟插管风险。
一、核心插管指征
氧合衰竭
顽固性低氧血症:经HFNO/NIV后,PaO₂/FiO₂仍≤150 mmHg(尤其≤100 mmHg),或SpO₂持续
<90%<>ARDS恶化:中重度ARDS(PaO₂/FiO₂≤100 mmHg)对HFNO/NIV无反应,或进展至多肺叶浸润
通气衰竭
pH≤7.25伴PaCO₂≥60 mmHg(Ⅱ型呼吸衰竭),尤其COPD急性加重合并意识障碍(GCS≤12分)
呼吸肌疲劳征象:矛盾呼吸、辅助呼吸肌参与、呼吸频率>35次/分伴大汗
气道保护能力丧失
意识障碍(GCS≤8分)或抽搐导致误吸高风险
无法自主排痰:分泌物潴留需频繁吸引(>2次/小时),或大量胃内容物反流风险
心肺复苏或循环崩溃
心脏骤停需建立高级气道
休克合并呼吸衰竭(如收缩压
<90mmhg需血管活性药支持)<>
二、特殊临床情境指征
上呼吸道梗阻
过敏性水肿、烧伤、创伤致气道狭窄,伴喘鸣、三凹征
需紧急插管:喉镜检查见声门水肿或结构破坏
急性肺血栓栓塞症
"灾难性PTE":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(SBP
<90 mmhg="">15分钟)需机械通气支持
神经肌肉疾病急性加重
重症肌无力/吉兰-巴雷综合征致肺活量
<15 ml="">
三、操作风险评估要点
HFNO/NIV失败预警指标
ROX指数(SpO₂/FiO₂ ÷ RR)
<4.88(预测hfno失败)<>NIV治疗1–2小时内呼吸频率无下降、潮气量无增加
高风险人群谨慎决策
高龄(>80岁)、BMI≥35 kg/m²、多重合并症(如终末期肾病)者,需权衡插管获益与脱机困难风险
COVID-19患者:推荐CPAP/NIV降低插管率,但若FiO₂≥0.8下SpO₂
<92%持续>30分钟,应插管<>
四、急诊决策流程建议
五、最新指南更新要点
HFNO/NIV适应证扩展
轻中度ARDS(PaO₂/FiO₂ 150–200)首选HFNO,但需严格监测ROX指数避免延迟插管。
避免不必要的插管
COPD急性加重伴高碳酸血症者,首选NIV(除非昏迷/血流动力学不稳)。
插管后管理
ARDS患者:推荐小潮气量(6 ml/kg PBW) + PEEP个体化滴定,中重度者48小时内俯卧位通气。
避免ECCO₂R(体外二氧化碳清除):证据显示不改善预后且增加出血风险。
参考文献
ESICM 2023 ARDS指南
中国PTE指南2025
GOLD 2025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