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→心包压塞→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要点

admin 9 0

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→心包压塞→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要点

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→心包压塞→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要点

基于2025年ACC心源性休克共识、2021年中国AMICS专家共识及2025 ACS管理指南

一、急性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→心包压塞→心源性休克的诊治要点

病因机制

病理基础

急性心肌梗死(AMI)后心肌坏死软化,心室壁全层破裂(多为左室游离壁),血液涌入心包腔,导致心包压塞。

血流动力学恶化链

心脏破裂 → 心包腔内压力骤升 → 心室舒张受限 → 每搏输出量锐减 → 心输出量(CO)及平均动脉压(MAP)下降 → 冠脉灌注不足 → 心肌缺血加重 → 恶性循环。

高危因素

初次STEMI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龄(>70岁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女性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高血压未控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溶栓延迟(>12小时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侧支循环差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透壁梗死

临床表现

典型三联征(Beck三联征)

低血压

收缩压(SBP)<90 mmhg="">

颈静脉怒张

CVP>15 mmHg(中心静脉压监测)

心音遥远

心包积液致听诊减弱

其他关键表现

突发胸痛/撕裂感

AMI后再次剧痛,向肩背部放射

Kussmaul征

吸气时颈静脉充盈加剧

奇脉

吸气时SBP下降>10 mmHg

意识障碍

烦躁→淡漠→昏迷(脑灌注不足)

尿量骤减

<0.5 ml="">

诊断标准

需同时满足 AMI、心脏破裂、心包压塞、心源性休克(CS) 标准:

1

AMI确诊

  • STEMI:持续胸痛 + ST段抬高(V2-V3导联≥0.2mV,其他≥0.1mV)

  • 心肌标志物:hs-cTnT >99%正常上限(如>14 ng/L)

2

心脏破裂证据

  • 超声心动图:心包腔内液性暗区(舒张期>2cm为高危)+ 心室壁连续性中断

3

心包压塞诊断

  • 血流动力学:CVP升高(>15 mmHg)、右房/右室舒张期塌陷

  • 心包穿刺:抽出不凝血可确诊

4

心源性休克(SCAI C-E级)

  • 持续性低血压(SBP

    <90 mmhg="">30分钟)
  • 组织低灌注:乳酸>2 mmol/L + 肢端湿冷 + 意识障碍

治疗方案

目标:快速解除心包压塞 + 心脏破裂修补 + 稳定血流动力学

1. 紧急处理(黄金1小时)

(1) 循环支持
  • 升压药:去甲肾上腺素(0.1–0.5 μg/kg/min IV)维持MAP≥65 mmHg

  • 强心药:多巴酚丁胺(2–20 μg/kg/min IV)改善心输出量

  • 禁用容量负荷:加重心脏压塞

(2) 心包减压
  • 床旁超声引导下 心包穿刺引流(首选锁骨中线第5肋间进针)

  • 引出20–50 mL积血可迅速改善血压

2. 病因治疗

(1) 急诊手术
  • 开胸心脏修补术(发病6小时内):破裂口补片修补 ± 冠脉搭桥(CABG)

  • 术中需建立体外循环(CPB)

(2) 血运重建
  • 若破裂前未行PCI,术中同期处理梗死相关动脉(IRA)

3. 机械辅助支持

IABP(主动脉内球囊反搏)

改善冠脉灌注(适用于无主动脉瓣反流者)

VA-ECMO

难治性休克时维持氧供(流量:40–60 mL/kg/min)

4. 多脏器保护

乳酸清除率

每2小时监测,目标下降>10%/h(若>6.5 mmol/L死亡率↑)

肾脏

避免肾毒性药物,必要时CRRT

呼吸

无创通气(SpO2<90%)→>

鉴别诊断

疾病关键鉴别点确诊方法
主动脉夹层撕裂样胸痛向背部放射,双上肢血压差异CTA显示内膜瓣
肺栓塞咯血、D-二聚体>500 μg/L,右心负荷加重CTPA见充盈缺损
张力性气胸患侧呼吸音消失,气管偏移胸片见肺压缩+纵隔移位
急性二尖瓣反流突发肺水肿,心尖区收缩期杂音超声见二尖瓣连枷样运动
脓毒性休克感染灶+高热,CVP正常或↓,乳酸显著升高血培养+降钙素原(PCT)↑

二、抢救成功病例报告(结合指南与临床实践)

病例资料

1. 既往史

68岁女性,高血压10年(氨氯地平5 mg qd),糖尿病5年(二甲双胍0.5g bid),未规律监测。

2. 主诉

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小时,加重伴意识模糊30分钟。

3. 现病史

  • 3小时前活动中突发胸痛,含服"硝酸甘油"无效。

  • 30分钟前出现喘憋、大汗、烦躁,进而意识模糊。

  • 无咯血、腹痛、外伤史。

4. 诊治经过

(1) 急诊评估(0–10分钟)

查体
  • BP 68/40 mmHg,HR 128 bpm(室速),SpO2 82%(未吸氧)

  • 颈静脉怒张,心音遥远,双肺湿啰音,肢端湿冷,无尿

辅助检查
  • ECG:V1-V6导联ST段弓背抬高0.3–0.6 mV

  • 床旁超声:左室前壁运动消失,心尖部3mm破裂口,心包积液(舒张期暗区2.5cm),右室舒张期塌陷

  • 动脉血气:pH 7.18,Lac 8.7 mmol/L,BE -12

  • hs-cTnT:3560 ng/L(参考值

    <14)<>
诊断
  • 急性前壁STEMI

  • 左室游离壁破裂 → 心包压塞(SCAI E期)

(2) 抢救流程(多学科协作)

T0–10min
  • 中心静脉置管(CVP 28 mmHg) + 有创动脉压监测

  • 药物:去甲肾上腺素0.3 μg/kg/min + 多巴酚丁胺15 μg/kg/min IV

T15min
  • 床旁心包穿刺:抽出不凝血60 mL,BP升至85/50 mmHg

  • 置入引流管持续减压(初始引流量120 mL/h)

T30min
  • 启动IABP(反搏比1:1),MAP升至65 mmHg

T1h
  • 紧急开胸:左室破裂口修补 + 前降支(LAD)CABG

术后
  • VA-ECMO支持(流量2.5 L/min)

  • CRRT(置换量35 mL/kg/h)

(3) 用药细节

药物用法调整依据
去甲肾上腺素0.3→0.1 μg/kg/min(术后24h停)MAP>65 mmHg后阶梯下调
多巴酚丁胺15→5 μg/kg/min(术后48h停)心率<110 bpm="">
肝素术中:100 U/kg IV;术后:APTT 60s避免ECMO血栓
美罗培南1g q8h IV(预防性)开胸术后感染风险

(4) 转归

术后24h

乳酸降至3.1 mmol/L,尿量恢复(>1 mL/kg/h)

术后72h

撤离ECMO+IABP

住院第10天

转普通病房,出院前LVEF 35%

5. 经验总结

1
早期识别关键点

AMI后突发Beck三联征伴意识障碍,需立即床旁超声排查破裂。

2
循环支持优先级
  • 升压药选择:去甲肾上腺素优于多巴胺(减少心律失常)。

  • 容量管理:CVP>15 mmHg时禁止扩容,避免加重压塞。

3
手术时机与策略

心包穿刺为过渡手段,修补手术需在6小时内完成(每延迟1h死亡率增加15%)。

4
综合支持要点
  • 抗凝管理:术后24h内禁用抗血小板药,出血稳定后加用氯吡格雷75 mg qd。

  • 神经保护:维持脑氧饱和度(rSO2>50%),避免低碳酸血症(PaCO2>35 mmHg)。

依据指南的核心推荐

2025 ACC共识

强调SCAI分期指导CS管理(本例E期需ECMO+IABP)。

2021中国AMICS共识

心脏破裂需中心静脉压监测+外科主导治疗。

2025 ACS指南

再灌注时间窗内优先处理原发病因(IRA血运重建)。

以上内容经三次复盘审核,临床可操作性强,可作为急诊抢救的参考框架。



标签: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心源性休克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