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专家共识精要
基于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及《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药学监护专家共识》权威整合
最新指南概述
指南名称: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》(2025发布)
国内最新、最全面的非外科治疗规范
适用范围:
Stanford A型(需紧急手术)术前的过渡治疗
B型夹层的保守治疗或术前准备
即刻目标
收缩压(SBP):控制在100-120mmHg
避免过低导致器官灌注不足
心率(HR):60-70次/分
降低主动脉壁剪切力
关键原则
黄金时间窗:发病48小时内死亡率达50%
需快速稳定血流动力学
A型 vs B型:
A型首选急诊手术(48小时内)
B型可首选药物或介入治疗
详细用药方案(50kg患者为例)
基于2025年药学监护共识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专家共识的最新推荐
1 血压控制药物
药物 | 配制方法 | 起始剂量 | 目标范围 | 输注速度计算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硝普钠 | 50mg + 5%葡萄糖250ml (200μg/ml) | 0.25μg/kg/min | SBP 100-120mmHg | 首剂1.25ml/h (微泵) | 避光输注,≤72h防氰化物中毒 |
乌拉地尔 | 12.5mg/ml原液稀释至50ml (5mg/ml) | 2μg/kg/min负荷量 | 同上 | 负荷量:10ml/h×10min 维持量:1.2~4.8ml/h | 肝功能异常者减量 |
关键点:硝普钠需联合β受体阻滞剂,避免反射性心率增快。
2 心率控制药物
药物 | 用法 | 剂量(50kg) | 目标心率 |
---|---|---|---|
艾司洛尔 | 负荷量+维持量(微泵) | 负荷量:0.5mg/kg IV慢推(25mg,>1min) 维持量:0.05mg/kg/min起(15mg/h) | ≤70次/分 每10分钟上调0.05mg/kg/min |
美托洛尔 | 静脉推注(病情稳定后口服转换) | 5mg IV(分次,间隔5min) | 口服剂量50-100mg bid |
注意:β阻滞剂禁用于心衰、哮喘患者。
3 镇痛与镇静
吗啡
首剂:3-5mg IV(50kg)
维持量:1-2mg/h微泵维持
监测:呼吸功能
咪达唑仑
负荷量:0.03-0.1mg/kg IV(1.5-5mg)
维持量:0.02-0.1mg/kg/h(1-5mg/h)
目标:视觉模拟评分(VAS)<4分,避免躁动加剧血压波动。<>
器官灌注不良的紧急处理
当夹层累及分支血管导致缺血时的个体化调整方案
脑/肾灌注不足
SBP可暂放宽至120-140mmHg
腹腔干/肠系膜缺血
快速扩容(晶体液500ml/30min)维持平均动脉压(MAP)≥80mmHg
避免使用收缩内脏血管的药物(如去甲肾上腺素)
围术期药学监护要点
药物重整
停用抗凝药(华法林、利伐沙班)及抗血小板药(阿司匹林)
二甲双胍术前48小时停用(防造影剂肾病)
肾功能保护
造影前12小时静脉输注0.9%氯化钠1ml/kg/h(50kg即50ml/h)
急诊处理流程
突发胸背撕裂痛
监护生命体征+双上肢血压对比
CTA确诊分型
Stanford A型
β阻滞剂+硝普钠+术前准备
Stanford B型
血压/心率控制+镇痛
并发症 → 介入评估
稳定 → 保守治疗+随访
警示:A型夹层单纯药物保守治疗48小时死亡率>50%,需尽快外科干预。
特别提醒
硝普钠溶剂:必须使用5%葡萄糖(NS易致硫氰酸盐结晶)
β阻滞剂优先:心率控制优于单纯降压,首选短效艾司洛尔便于调整
动态监测:每5分钟测血压直至稳定,后改为每30分钟
本指南综合了2025年药学监护共识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专家共识的最新推荐,可作为急诊科标准化流程参考。
需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调整,并尽早联合心血管外科会诊。
标签: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