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腹腔干动脉夹层(CAD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admin 2 0

腹腔干动脉夹层(CAD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腹腔干动脉夹层(CAD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急诊科医师必备指南 · 2025年最新循证依据

核心要点速览

关键症状

突发上腹/背腰部撕裂样痛(80.3%患者)伴恶心呕吐,体位变动加重

诊断金标准

CTA检查(敏感性>95%),观察双腔征、内膜片等直接征象

血压控制目标

收缩压110-120mmHg,首选β受体阻滞剂+CCB联合降压

介入指征

顽固性腹痛、脏器缺血、动脉瘤>2cm或分型IIb/IIIb/IVb

病因机制

解剖学因素

腹腔干起始部夹角大(45°–60°),血流剪切力高,易致内膜撕裂

血流动力学

高血压(>80%患者)导致血管壁应力增加,波动性血压更易引发夹层

病理性因素

  • 动脉粥样硬化(40%)

  • 中膜退行性变(囊性坏死)

  • 结缔组织病(如马凡综合征)

临床表现

典型症状(80.3%)

  • 突发上腹或背腰部剧痛,呈撕裂样

  • 体位变动时疼痛加重

  • 伴随恶心、呕吐(内脏缺血反应)

并发症表现

  • 肝/脾梗死:右上腹痛、转氨酶升高

  • 消化道出血:夹层破入腹腔或胆道

  • 休克:动脉瘤破裂致失血性休克

诊断标准

影像学金标准:CTA(敏感性>95%)

直接征象

  • 双腔征

  • 内膜片

  • 假腔血栓化

间接征象

  • 腹腔干增粗(>5mm)

  • 脏器灌注缺损

Sakamoto改良分型(2023年更新)

分型特征
I型近远端破口,真假腔通畅
II型仅近端破口(IIa真腔通畅,IIb真腔狭窄)
III型假腔血栓化伴溃疡样龛影
IV型完全血栓化(IVa/b区分真腔状态)
V型夹层动脉瘤(直径>2cm)

实验室检查

D-二聚体

敏感但非特异:>0.5mg/L提示急性血管事件,但阴性不排除小范围夹层(阴性率14%)

肝酶/乳酸

升高提示脏器缺血(ALT 120U/L,乳酸 2.8mmol/L)

治疗方案

保守治疗(无症状或稳定型IIa/IVa)

血压控制

  • 首选β受体阻滞剂(艾司洛尔静脉泵入,0.05–0.3mg/kg/min)

  • 联用CCB(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)

抗栓治疗

  • 低分子肝素(依诺肝素1mg/kg q12h,3–7天)

  • 过渡为阿司匹林100mg qd

监测指标

每周CTA复查,观察夹层进展

介入治疗指征

适应症

  • 顽固性腹痛

  • 脏器缺血

  • 动脉瘤>2cm

  • 分型IIb/IIIb/IVb

术式选择

  • 支架置入术:裸支架(真腔通畅者);覆膜支架(破口大者)

  • 弹簧圈栓塞:假腔瘤样扩张者

术后管理

双抗治疗(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)6个月,成功率>90%

外科手术

仅限合并肠坏死或介入失败者(如人工血管置换)

鉴别诊断

急腹症

  • 胰腺炎:血淀粉酶>3倍上限,CT示胰腺周围渗出

  • 消化性溃疡穿孔:膈下游离气体,板状腹

血管性疾病

  •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:房颤史,D-二聚体显著升高

  • 主动脉夹层(Stanford B型):胸背痛为主,CTA可见内膜片延伸

典型病例报告

病例资料

基本信息

  • 性别年龄:男,52岁

  • 主诉:突发上腹痛8小时

既往史

  • 高血压10年(BP最高180/110mmHg)

  • 吸烟史30年

主诉与现病史

主诉

餐后突发剑突下撕裂样痛,向背部放射,坐位屈膝可稍缓解,伴呕吐2次

查体

  • BP 170/100mmHg(双侧对称),HR 110次/分

  • 腹软,上腹压痛(+),无反跳痛,肠鸣音减弱

辅助检查

  • 实验室:D-二聚体 0.48mg/L(阴性),ALT 120U/L,乳酸 2.8mmol/L

  • 急诊CTA:腹腔干起始部见内膜片,假腔血栓化(IIIb型),真腔狭窄>70%

诊治经过

初始处理

  • 静脉降压:艾司洛尔0.1mg/kg/min泵入,目标BP

    <130>
  • 抗凝:依诺肝素60mg(0.6ml)皮下注射q12h

  • 镇痛:芬太尼50μg IV

介入治疗(症状持续12小时)

  • 术中DSA:真腔重度狭窄,假腔血栓延至肝总动脉

  • 操作:置入覆膜支架(Viabahn 8×50mm),封闭破口

  • 术后造影:真腔通畅,假腔消失

术后管理

  • 双抗:阿司匹林100mg qd + 氯吡格雷75mg qd

  • 降压:氨氯地平5mg qd + 美托洛尔47.5mg qd

经验总结

诊断陷阱

  • D-二聚体阴性率14%(小范围夹层或慢性期)

  • 腹痛体位相关性(坐位减轻)是重要提示点

治疗关键

  • 血压目标:收缩压110–120mmHg

  • 抗凝时机:确诊后立即启动

介入成功率

>90%,导丝进入真腔困难者需备栓塞方案

急诊科医师需牢记

腹痛+高血压+D-二聚体阴性仍不能排除CAD,CTA是诊断基石,早期血压控制与个体化抗栓是保守治疗核心。

参考文献

  • 中华医学杂志《孤立性腹腔干夹层的诊疗进展》

  • 成功诊断D-二聚体阴性主动脉夹层病例分析

  • Scientific Reports《自发性孤立性腹腔干夹层76例研究》

  • 参考网《自发性孤立性腹腔干夹层分型与治疗》

  •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中国专家共识2022

  • 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指南



标签: 腹腔干动脉夹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