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(ITP)急诊诊疗指南
基于2020中国指南、2019ASH指南及2024ASH最新研究
疾病定义与发病机制
疾病本质
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因免疫耐受破坏,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及巨核细胞产板不足。
核心机制
体液免疫
血小板糖蛋白(GPⅡb/Ⅲa等)自身抗体介导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
细胞免疫
T细胞失衡(Th1/Th2偏移)、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攻击血小板
血小板生成不足
自身抗体抑制巨核细胞成熟,TPO水平相对不足
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
典型表现
症状类型 | 具体表现 |
---|---|
皮肤黏膜出血 | 瘀点、紫癜(下肢为主)、牙龈/鼻腔出血、口腔血疱 |
内脏出血 | 呕血、黑便、血尿(血小板<20×10³> |
危急症 | 颅内出血(发生率<1%,多见于血小板<10×10³> |
诊断标准(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)
必备条件:至少2次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<100×10³>
骨髓检查: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(急诊非必须,疑似白血病/MDS时必查)
特殊检测:血小板自身抗体(PAIgG/PAC3)阳性(特异性高,但非必需);TPO水平正常(与再障鉴别)
急诊出血风险评估(出血评分系统)
评分项 | 1分 | 2分 | 3分/5分 |
---|---|---|---|
皮肤出血 | 头面部瘀斑 | 躯干/四肢瘀斑 | 广泛血肿伴贫血 |
黏膜出血 | 偶发鼻衄(可自止) | 多发鼻衄/牙龈出血 | 口腔血疱伴贫血 |
深部出血 | — | — | 内脏出血(5分) |
危急值:总分≥5分或颅内出血(8分)需紧急干预
急诊治疗原则与分层策略
治疗启动时机
立即治疗
血小板<20×10³>或 任何血小板水平伴活动性出血(出血评分≥2分)
观察随访
血小板≥30×10³/μL、无症状且无出血风险因素(如高龄、抗凝治疗)
一线治疗方案(急诊首选)
目标:快速提升血小板至安全水平(>30×10³/μL)
药物 | 剂量与用法(50kg患者示例) | 起效时间 | 注意事项 |
---|---|---|---|
糖皮质激素 | 泼尼松 1mg/kg/d(50mg/d),口服,4周后渐减量 | 4~14天 | 长期用需防感染、骨质疏松 |
短程地塞米松 | 40mg/d×4天,口服(适用于需快速起效者) | 2~7天 | 监测血糖、精神症状 |
IVIG | 0.4g/kg/d×5d 或 1g/kg/d×1~2d(50kg:20g/d或50g/d) 配制:5%葡萄糖液稀释至3%~10%浓度 输注:起始0.5~1ml/kg/h,无反应则增至1.5~2ml/kg/h(50kg:25~50ml/h起始) | 24~72h | 过敏史者禁用,肾衰者慎用 |
抗-D免疫球蛋白 | 75μg/kg/d静脉注射(限RhD阳性非脾切患者) | 48~72h | 溶血风险,血红蛋白<90g> |
二线及难治性ITP治疗
急诊稳定后衔接方案
促血小板生成药物
起效3~14天,适用于慢性ITP
rhTPO(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)
300U/kg/d 皮下注射(50kg:15000U/d),血小板≥100×10³/μL时减量
2024 ASH更新:剂量优化至600U/kg/d可加速响应(中位响应时间7天 vs 传统方案15天)
TPO-RA(口服)
艾曲泊帕:25~75mg/d(东亚人25mg起始),空腹服用
海曲泊帕:2.5~7.5mg/d,不受饮食影响
利妥昔单抗
方案
375mg/m² IV,每周1次×4周(50kg体表面积约1.5m²:每次560mg)
配制
0.9%生理盐水稀释至1~4mg/mL,起始输注速度50mg/h,无反应每30min增50mg/h,最大400mg/h
急诊难治性出血的联合方案
三联冲击
IVIG 1g/kg + 甲泼尼龙 1g/d IV + rhTPO 300U/kg/d 皮下注射
微泵维持(长春碱类)
长春新碱 0.02mg/kg(50kg:1mg)+ 0.9%生理盐水 500mL,微泵持续静注6h以上
特殊注意事项(急诊关键点)
输注血小板禁忌
常规禁止
因抗体介导快速破坏,仅限危及生命的出血或术前准备(如颅内出血、重大手术)
用法
1~2U/10kg + IVIG/激素同步使用(中和抗体)
药物配制与输注总结
药物 | 溶媒 | 输注速度 | 监测重点 |
---|---|---|---|
IVIG | 5%葡萄糖液 | 起始0.5ml/kg/h → 耐受后增至2~4ml/kg/h | 过敏反应、头痛 |
利妥昔单抗 | 0.9%生理盐水 | 起始50mg/h → 每30min递增50mg/h至400mg/h | 发热、寒战、喉头水肿 |
rhTPO | 不需配制(SC) | — | 一过性骨痛、血栓风险 |
急诊处置流程
血小板<20×10³>
评估出血评分≥5分或颅内出血?
是 → 三联冲击+血小板输注
否 → IVIG±激素首选
24h复查血小板,无效加rhTPO或二线药
预后与随访
儿童
80%
自发缓解
成人
60%~80%
转为慢性,需长期管理
随访
稳定期每1~3个月查血常规,关注血栓风险(尤其TPO-RA治疗者)
临床实践建议
对于急诊疑似ITP患者,立即查外周血涂片排除假性血小板减少(EDTA依赖性聚集),同时筛查HIV/肝炎病毒。出血评分≥5分者收住院,颅内出血需神经外科联合干预。
参考文献
• 《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(2020)》
• Mayo Clinic ITP诊治纲要(2023更新)
• 2024 ASH会议rhTPO剂量优化研究
标签: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