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(EGVB)规范化诊疗指南
基于2025版中国专家共识及EASL最新指南
核心诊疗原则
本指南整合2025版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、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》及欧洲肝病学会(EASL)关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(TIPS)的最新指南,针对急诊科实操需求,提供规范化诊疗方案及具体用药指导。
药物治疗方案(一线治疗)
药物 | 首剂剂量 | 维持剂量 | 配制方法 | 输注速度/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特利加压素 | 2 mg IV 推注 | 1–2 mg q4h IV 推注 | 生理盐水稀释 | 推注时间≥1分钟 |
生长抑素 | 250 μg IV 推注 | 250 μg/h 微泵持续输注 | 3 mg粉剂+生理盐水溶解,再加至50 ml NS/5% GS | 微泵速度:4.2 ml/h |
奥曲肽 | 50 μg IV 推注 | 50 μg/h 微泵持续输注 | 0.6 mg+生理盐水至50 ml | 微泵速度:4.2 ml/h |
血管加压素 | 0.4 U IV 推注 | 0.4–1.0 U/h 微泵输注 | 生理盐水稀释 | 需联用硝酸甘油(舌下含服0.5 mg) |
关键用药说明
• 特利加压素为首选血管收缩剂,疗效优于生长抑素。
• 生长抑素/奥曲肽:需首剂推注后立即微泵维持,疗程3–5天。配制时需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。
• 血管加压素因心脏不良反应限制,仅用于无冠心病患者。
内镜治疗(24小时内急诊实施)
药物治疗后12–24小时需行急诊胃镜,根据静脉曲张位置选择术式:
食管静脉曲张
首选内镜套扎术(EVL),套扎点距齿状线2–3 cm,每次6–10环。
胃底静脉曲张
组织胶注射(氰基丙烯酸酯),每点0.5–1.0 ml,总量≤2 ml。
硬化剂注射(备选)
1%聚桂醇,每点1–2 ml,总量≤20 ml。
术前准备
• 持续静脉用药至内镜开始前。
• 气管插管保护气道(尤其活动性出血者)。
介入与手术治疗
适用于药物+内镜治疗失败者:
TIPS(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)
适应证
Child-Pugh A/B级、出血无法控制。
禁忌证
肝性脑病Ⅲ级以上、右心衰竭。
术后管理
时间点 | 监测项目 |
---|---|
出院前 | 肝功能、血常规、超声评估分流道通畅度 |
术后4–6周 | Doppler超声、血清氨水平 |
术后3–12个月 | 每3个月复查超声及肝肾功能 |
外科手术
断流术(贲门血管离断术)或分流术,适用于Child-Pugh A级。
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(过渡性措施)
用于大出血且药物/内镜不可及时:
胃囊充气200–250 ml(压力80–110 mmHg),食管囊60–70 mmHg。
压迫≤24小时,每6小时放气10分钟,避免黏膜坏死。
容量复苏与综合管理
液体复苏
• 目标收缩压90–100 mmHg,Hb维持70–90 g/L(避免过度扩容)。
• 输注红细胞悬液(HB
<70 g="">1.5)。
抗生素预防
头孢曲松1 g IV q24h(疗程7天),降低感染及再出血风险。
抑酸治疗
PPI(如艾司奥美拉唑80 mg IV推注+8 mg/h持续输注72小时)。
预防再出血的长期用药
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
普萘洛尔起始10 mg bid口服,逐步增量至静息心率降低25%(不超过原心率25%)。
内镜随访
首次出血后3天、1个月、3个月复查胃镜,后续每6–12个月复查。
急诊处理流程图
参考资料更新说明
• 2025版中国专家共识及EASL指南为当前最新推荐。
• 药物剂量及输注细节基于多中心研究优化,兼顾安全性与疗效。
急诊医师注意事项
优先稳定血流动力学,同步启动血管活性药物+抗生素,并快速协调内镜团队。需警惕再出血高峰(48–72小时),建议ICU监护至少72小时。
标签: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