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心肺复苏(CPR)最新指南综合解析
整合美国心脏协会(AHA)、欧洲复苏委员会(ERC)及中国本土实践的核心更新要点
指南来源与适用性
2025 AHA指南
强调高质量胸外按压、早期除颤及团队协作,适用于院内外急救场景
中国实践整合
结合《中国心肌病综合管理指南2025》及深圳、上海等城市急救系统升级经验,强化院前-院内衔接
核心更新要点
基础生命支持(BLS)流程优化
C-A-B顺序不变
维持胸外按压(Compressions)-开放气道(Airway)-人工呼吸(Breathing)顺序
按压深度与频率
人群 | 按压深度 | 按压频率 | 按压-通气比 |
---|---|---|---|
成人/青少年 | 5–6 cm | 100–120次/分 | 30:2(单/双人) |
儿童(1岁–青春期) | 胸廓厚度1/3(约5 cm) | 同成人 | 单人30:2;双人15:2 |
婴儿(<1岁) | 胸廓厚度1/3(约4 cm) | 同成人 | 单人30:2;双人15:2 |
人工呼吸调整
每次吹气1秒,观察胸廓起伏,避免过度通气(潮气量500–600 ml)
豁免人工呼吸场景:成人院外心脏骤停且旁观者未经培训时,可仅做胸外按压
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使用规范
早期除颤优先
发现无反应患者,立即启动应急系统并取AED,优先于人工呼吸
电极片位置
成人:右胸上部+左腋前线
婴儿/儿童:前-后位或前-侧位
特殊场景处理
特殊人群处理
婴儿与儿童
呼吸问题为主要骤停原因,必须配合人工呼吸(30:2或15:2)
婴儿按压采用双拇指环抱法(双人)或两指法(单人)
孕妇
平卧时向左倾斜15°–30°,避免主动脉压迫
优先考虑立即剖宫产(ROSC失败时)
溺水
先给予5次人工呼吸再启动标准流程
药物过量
阿片类药物中毒者给予纳洛酮
高质量CPR的临床标准
四项关键指标
急救系统与技术支持更新
深圳120系统升级
AI语音外呼减少44%人工话务量,视频指导抢救成功率提升(试运行期成功指导32例心脏骤停)
调度席位增至34个,MPDS座席达24个,保障"10秒接听率98.58%,3分钟出车率99%"
上海"5分钟社会急救"项目
联动120调度与腾讯"企鹅急救",实现志愿者-AED-救护车视频联通,填补救援空窗期
公众急救普及策略
社区层面
培训"社区急救导师",重点覆盖居民社区(上海70%心脏骤停发生于此)
节奏辅助工具
推荐按压时播放歌曲(如《Stayin' Alive》《Crazy in Love》)保持100–120次/分节奏
培训与认证更新(2025年)
认证标准
BLS培训需包含AED实操+团队协作模拟
ACLS增加高仿真情境演练
常见错误纠正
按压浅(强调>5 cm)
依赖脉搏检查(延长时间>10秒)
通气过度
争议与循证更新
单纯按压 vs. 传统CPR
成人院外心脏骤停:两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(AHA 2025)
例外:儿童、溺水、药物过量及呼吸骤停者仍需传统CPR(按压+通气)
肾上腺素使用时机
仍推荐ACLS阶段每3–5分钟静脉注射1 mg,但强调高质量CPR优先于药物
临床实践建议
作为急诊科医师,除掌握上述技术标准外,需重点关注:
团队分工
明确角色(按压者、气道管理、除颤操作员),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
终止复苏指标
持续>30分钟CPR无ROSC,且无除颤指征(如不可电击心律)
基因筛查关联
对心肌病相关心脏骤停存活者,建议基因检测(如HCM、ARVC致病基因)
紧急行动提示
标签: 心肺复苏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