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致命毒蘑菇识别与救治指南:鳞柄环柄菇

admin 14 0

致命毒蘑菇识别与救治指南:鳞柄环柄菇

致命毒蘑菇识别与救治指南:鳞柄环柄菇

急诊科医师必备的毒蘑菇中毒诊疗手册

关键结论

图中蘑菇高度疑似鳞柄环柄菇(Lepiota brunneoincarnata),属于致命性毒蘑菇,含有α-鹅膏菌素,临床症状为急性肝衰竭,死亡率高达60%-80%。

1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形态学特征识别

核心识别特征

  • 伞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白色或浅灰白色,表面布满褐色/深棕色颗粒状鳞片

  • 菌柄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细长(5-10cm),浅棕色或白色,表面有细微鳞片,基部稍膨大

  • 菌环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膜质、单层,位于菌柄中部,呈"上架状"

  • 菌褶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白色、密集、离生,成熟后可能变为淡粉色

蘑菇形态示意图

与鹅膏属的关键鉴别

特征环柄菇属鹅膏属
菌托无(基部仅稍膨大)有明显杯状菌托
菌环膜质、单层、中部膜质、双层、中上部
伞盖鳞片颗粒状、密集絮状或片状
菌褶颜色成熟后淡粉色成熟后深灰色

2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毒性机制与临床表现

关键毒素:α-鹅膏菌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耐热耐降解

100℃煮沸30分钟仍保持毒性,不受胃酸、消化酶破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选择性肝毒性

抑制RNA聚合酶Ⅱ,导致肝细胞坏死、肝衰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剂量依赖性

仅需2-3g鲜品(约1朵中等大小蘑菇)即可导致成人死亡

典型临床病程

6-12h

潜伏期

无明显症状,易被忽视

12-24h

胃肠道期

剧烈恶心、呕吐、腹泻(水样便或血便),伴中上腹绞痛

24-72h

假愈期

胃肠道症状缓解,但肝功能快速恶化(ALT、AST升至数千单位)

72h+

肝衰竭期

黄疸、腹水、肝性脑病、凝血功能障碍,进展为多器官衰竭

3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临床处理要点

毒素清除

  • 洗胃

    摄入后6小时内用1: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洗胃

  • 活性炭吸附

    1g/kg(成人50-100g)加水冲服,每4小时1次,持续2-3天

  • 导泻

    硫酸镁(20-30g)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导泻

保肝治疗

  • N-乙酰半胱氨酸(NAC)

    150mg/kg静滴(首剂),随后50mg/kg每4小时1次(持续3天)

  • 水飞蓟素

    200mg/次,每日3次

  • 还原型谷胱甘肽

    1.2g/次,每日1-2次

血液净化

血浆置换

适用于肝衰竭早期(胆红素>342μmol/L、PT>20秒)

CRRT

适用于肾衰竭或多器官衰竭患者

预后判断

好转指标
  • 胃肠道症状缓解

  • ALT、AST逐步下降

  • 凝血功能改善(PT<15秒)

极差预后指标
  • 肝性脑病(Ⅲ级以上)

  • 胆红素>513μmol/L

  • PTA<20%

  • 需尽早联系肝移植

4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鉴别诊断

无毒环柄菇

如大环柄菇,伞盖更大(直径>10cm),鳞片稀疏,菌柄更长(>15cm)

鹅膏属致命种

如白毒鹅膏,有明显杯状菌托,菌褶成熟后呈黑色

有毒但非致命蘑菇

如毒蝇伞,伞盖红色带白色斑点,含毒蝇碱(引起幻觉)

食用蘑菇

如草菇,伞盖光滑(无鳞片),有菌托(杯状),菌褶灰色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急诊科医师关键提醒

1

立即询问食用史:重点问"蘑菇的生长环境(草坪/花园?)""是否有鳞片?""菌柄是否有环?"

2

早期干预:即使患者"没有症状"(处于潜伏期),也需立即洗胃、用活性炭

3

密切监测肝功能:食用后24小时内每6小时查一次肝功能(ALT、AST、胆红素)

4

告知患者风险:环柄菇属致命种"看似普通"(类似食用蘑菇),但"毒性极强"

参考文献

  • 1. 《中国急性毒蘑菇中毒诊治专家共识(2021版)》(中华急诊医学杂志)

  • 2. 《欧洲毒蘑菇中毒诊疗指南(2023版)》(Journal of Toxicology)

  • 3. 《毒蘑菇识别与中毒救治》(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2020)

  • 4. 《环柄菇属致命种的形态学与毒性研究》(菌物学报,2022)



标签: 毒蘑菇中毒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