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海无涯

急性心力衰竭(AHF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admin 8 0

急性心力衰竭(AHF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急性心力衰竭(AHF)诊疗指南与病例分析

基于最新中外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整理

一、急性心力衰竭的综合解析

1. 病因与发病机制

病因

  • 原发性心脏损伤:急性心肌梗死(最常见)、重症心肌炎、心脏瓣膜急性关闭不全(如腱索断裂)

  •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:高血压危象、心包压塞、大面积肺栓塞

  • 诱因(慢性心衰急性加重,ADHF)

    • 感染(占50%,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)

    • 容量负荷过重(输液过多、高盐摄入)

    • 药物依从性差(自行停用利尿剂/神经激素抑制剂)

    • 心律失常(房颤、室速)

    • 未控制的血压升高

机制

  • 心输出量骤降→激活交感神经及RAAS系统→水钠潴留、血管收缩→加重肺淤血/体循环淤血

  • 炎症反应增强:细胞因子释放→心肌抑制、微循环障碍→心源性休克

关键病理生理:心功能急剧恶化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器官灌注不足

2. 临床表现与分型

根据 淤血(湿/干)灌注(暖/冷) 分型:

分型占比临床特征
湿暖型70%淤血为主(呼吸困难、肺水肿)、灌注正常(血压≥90mmHg)
湿冷型20%淤血+低灌注(肢冷、少尿、乳酸↑),需警惕心源性休克
干冷型5%无淤血+低灌注,见于右心衰或低血容量
干暖型5%无淤血+灌注正常,多为慢性心衰稳定期

核心症状/体征:

肺淤血

端坐呼吸、粉红色泡沫痰、两肺湿啰音

低灌注

收缩压<90mmhg、尿量<0.5 ml="">

早期预警

不明原因疲乏、静息心率增快(+15~20次/分)

3. 诊断标准

需满足以下3要素

1

症状/体征急性加重

新发或恶化的呼吸困难、水肿

2

利钠肽升高

BNP >400 pg/ml 或 NT-proBNP >1500 pg/ml(排除非心衰因素)

3

客观检查证据

  • 超声心动图:LVEF降低(HFrEF

    <40%)、e>
  • 肺部超声:"B线"≥3条/肋间隙提示肺水肿

4. 治疗方案(基于分型个体化)

(1)所有患者紧急处理:

体位

端坐位,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

氧疗

SpO₂<90%时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(6~8 l="">

(2)药物治疗(关键药物剂量与用法)

药物类别适用分型代表药物与用法注意事项
利尿剂湿暖/湿冷型呋塞米 IV负荷量20~40 mg,续贯泵入5~10 mg/h;监测尿量及电解质无效时考虑托伐普坦15mg/d
血管扩张剂湿暖型(SBP>110)硝酸甘油 起始20 μg/min,每5min上调10 μg(最大200 μg/min)SBP<90mmhg禁用<>
正性肌力药湿冷型(低灌注)多巴酚丁胺 2~20 μg/kg/min IV;左西孟旦(EF↓者)12 μg/kg负荷+0.1 μg/kg/min增加心肌氧耗,警惕心律失常
血管收缩剂心源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 起始0.1 μg/kg/min,维持MAP≥65mmHg避免大剂量(加重心肌缺血)

(3)非药物治疗

机械循环支持(MCS)

心源性休克者启动IABP/ECMO

超滤

利尿剂抵抗、严重高钾(K⁺>6.5 mmol/L)时启用

5. 鉴别诊断要点

疾病鉴别特征
COPD急性加重咳黄脓痰、哮鸣音为主,BNP轻度升高(<100 pg="">
肺栓塞D-二聚体>500 μg/L,CTPA见充盈缺损
肺炎发热、白细胞↑,胸片示局灶性渗出
高渗性糖尿病昏迷血糖>33.3 mmol/L,血浆渗透压>320 mOsm/L

二、急性心力衰竭危重抢救病例

病例资料

患者信息

男性,68岁,因"突发喘憋3小时,意识模糊1小时"入急诊

既往史

  • 冠心病(前降支支架置入术后2年),慢性心衰(HFrEF,LVEF 35%),高血压,2型糖尿病

  • 长期用药:美托洛尔47.5mg qd、沙库巴曲缬沙坦100mg bid、呋塞米20mg qd

主诉与现病史

  • 3天前受凉后咳嗽、咳黄痰,自停呋塞米(担心"伤肾")

  • 3小时前突发端坐呼吸、大汗,咳粉红色泡沫痰

  • 1小时前出现意识模糊、尿量减少(50ml)

查体(入抢救室时)

生命体征

BP 85/50mmHg,HR 130次/分(房颤律),RR 35次/分,SpO₂ 82%(鼻导管6L/min)

意识

格拉斯哥评分10分(嗜睡)

心肺

双肺满布湿啰音及哮鸣音,心尖部奔马律

灌注

四肢湿冷,颈静脉怒张,肝颈征(+)

辅助检查

床旁检验

NT-proBNP 8500 pg/ml,cTnI 1.2 ng/ml,乳酸 4.5 mmol/L,K⁺ 5.8 mmol/L

心电图

房颤伴快室率(140次/分),V₁~V₄导联ST段压低0.2mV

超声心动图

LVEF 30%,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,E/e' 18

诊治经过

1. 初始复苏(0~30分钟)

气道管理

立即气管插管,机械通气(PEEP 10 cmH₂O,FiO₂ 60%)

循环支持

  • 去甲肾上腺素 0.2 μg/kg/min IV → MAP升至65mmHg

  • 多巴酚丁胺 5 μg/kg/min IV → 提升心输出量

容量控制

呋塞米80mg IV + 10mg/h持续泵入

2. 病因与诱因处理(30~120分钟)

抗感染

头孢曲松2g IV qd(社区获得性肺炎可能)

抗心肌缺血

阿司匹林300mg嚼服 + 低分子肝素4000U SC q12h

纠正快室率房颤

胺碘酮150mg IV负荷(10min),继以1mg/min维持

3. 病情演变与调整

2小时

尿量达300ml,乳酸降至2.8 mmol/L,BP 95/60mmHg

6小时

撤除去甲肾上腺素,多巴酚丁胺减至2 μg/kg/min

24小时

拔管转普通病房,加用达格列净10mg qd改善预后

经验总结与救治关键点

1. 早期分型驱动治疗

  • 本例为 湿冷型(心源性休克),需兼顾 升压(去甲肾上腺素) + 强心(多巴酚丁胺)

  • 避免单用β受体阻滞剂(加重休克)!

2. 容量管理精细化

  • 利尿剂抵抗对策:呋塞米首剂加倍(80mg)+ 持续泵入(10mg/h)

  • 监测每小时尿量(目标>0.5 ml/kg/h)及电解质(防低钾)

3. 病因纠治与长期预后衔接

  • 感染是ADHF最常见诱因,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显著改善预后

  • 出院前启动"四联药物"方案(ARNI+β阻滞剂+MRA+SGLT2i)降低再住院率

4. 血流动力学监测必要性

对休克患者行PiCCO监测,指导血管活性药滴定(CI目标>2.5 L/min/m²)

本病例体现了AHF救治的 "三步法则":救命(稳定生命体征)→治病(纠正诱因/病因)→改善预后(过渡到慢性心衰管理)

注:以上方案均基于指南推荐,临床实践中需结合个体化调整



标签: 急性心力衰竭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